摘自中国数字时代
建成61年以后,钱塘江支流上的“华东第一水库”新安江水库终于实现了它的最大功用。
3孔、5孔、7孔,过去几天来,新安江水电站的泄洪力度越来越大。
4个小时前,新安江水库历史上第一次九孔全开,全力泄洪,洪水喷涌而出,
半小时流量就和西湖的储水量相当。
9孔泄洪,极大地缓解了上游的洪灾隐患,毕竟,我们面对的是近60年来同期最高的降雨量。
但对于下游,则需要警惕,根据浙江省防汛指挥部的风险提示,桐庐县、富阳区11个堤防可能出现漫堤风险;江干区、西湖区等6个堤防存在冲刷风险。
泄洪是一个系统工程,背后是上下游整个系统的管理联动。
对杭州很多地方来说,昨夜是无眠的一夜,淳安、建德、桐庐,乃至萧山、西湖、滨江,都有工作人员在连夜组织居民的疏散和撤离。
新安江水库对于杭州的重要性,在这次泄洪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浙江以外,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新安江水库,但肯定知道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千岛湖。
农夫山泉的水就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从那里搬运来的,看泄洪场面的朋友会发现,从来没见过这么清澈的洪水。难怪有人感叹:
这不是泄洪,这是每秒500万瓶农夫山泉啊。
玩笑背后,其实是下游居民的牺牲和痛苦。
根据杭州日报报道,面对来劝导的村干部,桐庐有的老人怎么也不愿意离开,甚至说:
我就算死在这里也不要搬出去。
临时的安置转移尚且如此痛苦,社长很难想象,上世纪五十年代新安江水库建设时,经历了怎样的挣扎了痛苦。
新安江水电站于1957年4月开工,3年后正式投入运营。它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施工建造的大型水电站。有了水电站,才有了水库。
61年来,新安江水电站背负了很多舆论的指责,有不少人认为它的建设是一场灾难,直到今天,还有人在网上问:
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有必要吗?
提问者所说的意思,是指库区人民为此做的巨大的牺牲,到底值不值?
为了这座水电站,浙江淹了淳安、遂安两个古县城、49个乡镇和1377个村庄,30余万亩良田。当年淳安人口集中的富裕村庄,基本都被常埋水库下。更重要的是:
289951人为此抛家舍业,迁移他乡。
上世纪五十年代建设新安江水电站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华东的电力问题。
当时上海全部电力是30万千瓦,浙江电力仅仅4.1万千瓦,而新安江水电站一旦建成,每年能发14个浙江省的发电容量。
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中,这似乎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但回头来看,在具体实施中,有很多值得后人警醒的地方。
比如,原计划5年的移民计划,被压缩到4年完成,背后的原因仅仅是,当时美国普列斯托滩水电站也在修建,新安江水库提出要和美国比速度。
它也确实没有食言,比原计划提前二十个月发电。
在那个狂飙突进的年代,这样的事情遍地都是。但对于移民们来说,在记忆中留下的伤痕。
淳安县威坪镇松崖古村的童禅福回忆,搬迁的命令是1959年4月初下达的,只给20天准备时间。
1959年4月15日,是最后的截止日期,全村人全部搬走,吃饭在食堂,不该带的东西不要带。
为了保存下家里柏木橱柜,身高不足1.5米的童和父亲抬着这个100斤的大物件,走了5里的山路。
台湾作家龙应台母亲的家乡就是在淳安谏村,建水电站的时候,全村883人被要求移民,一只雕花大衣柜收购价格只给1元2角8分钱。一张柏树古式八仙桌只卖6角4分。
正式的搬迁日期是1959年4月3日,拆房队进村,有村民不愿意走,
拆房队绳子捆上了他家房子的栋梁,几个拆房队的人把这位老人连人带椅子一起抬出门外,房子也就顷刻倒了下来。
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289951位移民,每人拿着558元的安置费,告别了故乡。
他们中的很多人,被火车输送到了江西、福建,最远的一批人,被安置到了新疆石河子。
迁移到新地方的移民们,从生理到心理上都经历了痛苦的适应期,有人回忆,搬到江西后,村上600多人,400多人得了血吸虫病。
可以说,这289951人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上海和杭州61年的安宁和繁荣。新安江水库建成后7次泄洪,为下游织就一张防汛安全网。
1994年,水库移民35年后,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上递交了一份关于新安江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央才开始对移民进行补偿。
未来几天,289951人用巨大牺牲换来的水电站正火力全开,为上下游安全保驾护航。九孔全开,压力:
一孔是惊叹,三孔是新鲜,五孔是热闹,七孔是彷徨,九孔只有祈祷。
除了祈祷,今天能坐在家里看泄洪直播的我们,更不应该忘记那段历史。
以下为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摘自网友评论:
letting go:我是千岛湖的,90后,爷爷刚走不久……小时候就听爷爷说过移民的事情,我们家有幸没有迁移,但是我还有个小爷爷移民去了丽水,据说那里都是种茶叶的,在我十岁的时候,小爷爷带着一大家子来拜年,也就喝了杯茶就走了,那个年代除了电话就是写信,我看见小爷爷寄给爷爷很多信,小爷爷是个老师,字很漂亮,爷爷说因为他是老师,所以必须移民,没有的选择。家里也还挂着小爷爷写的字,后来再也没见过。还有关于文中作者说的血吸虫病,是真实的,我妈妈的小姨夫是个医生,妈妈说小姨夫被派去给移民治血吸虫病,也不幸被感染了,大家可以百度下这个病,传染力度不亚于肺炎,而且据说治好的人也有后遗症。并且妈妈小姨夫去世了,国家无任何赔偿,貌似尸体都没送回来,妈妈的小姨一个女人家带着孩子,日子过的相当艰苦。父辈祖辈在我儿时记忆中,真的相当吃苦能干,但是每每听长辈说起,心里头绝对相当钦佩。我无法感受他们以前的生活,但是我真的希望大家不能忘记他们的精神和作出的牺牲。
王光跃:首先非常感谢作者,关于那个年代那人那事的实录。我也是文中的移三代,看到文章内心感慨!我在江西出生成长直到考大学,小时候听奶奶说,我们老家在淳安茶园镇,奶奶是大户小姐,爷爷是贫农,那个年代才有的特殊结合…因修新安江水库家中所有都沉睡在千岛湖的湖底,当时除了已嫁大姑留守,举家迁移到江西资溪县,关于淳安的老家我没有记忆至今也一次都没去过,只是听老人讲述和村子里遗留的风俗窥测一二,奶奶在世时,每隔几年在父辈陪同下回趟千岛湖看看亲友,而我由于各种原因都未能成行,前几年奶奶不在了,我也就更不愿回去,不想去触碰那个记忆,就让它活在刻画在我的小时候长辈们的回忆里那个场景吧!父亲二十岁那年爷爷去世(爷爷是军人,屡立战功的代价是身体多处积伤,他退伍后不改军人本色,为了多赚工分病了都在坚持劳作…我未曾谋过面,遗憾的事连一张照片都没有)那一代人的博大情怀才有了现在的新安江水库,才有了现在闻名中国的千岛湖!我为自己是移民后代而感到骄傲!
茉莉花:我的外公外婆是淳安人,他们住在淳安老城区,有厚厚的城墙,整齐的石板路,我的童年就在那度过,高大的白瓦房,画龙雕凤,彩绘油漆,中间一个偌大的天井,听外婆说,那房子是生我妈那年造的,她挺着大肚子还帮着挑石块,我外公家那时还算富裕,家里的家具一应俱全,鲜红漆包,当他在乡公所看到千岛湖规划图时,他很兴奋,想像着以后这变成水库会是什么样,当拆迁通知下达后,他傻眼了,望着这粉墙黛瓦的家园,在床上整整躺了一天,为了移民,他把我送回了桐庐,带着我的妹妹移到了瑞安,那里很穷,几年后,又移到了安徽省旌德县兴隆乡,直到过世,把自己的遗骨都留在了安徵的土地上,我妹妹因跟着我外公外婆,也变成了安徽人,在那成家生子,不再是浙江人了。千岛湖大迁移,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他们为国家承受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磨难,我们不应忘记他们。
新安樵夫:我是移民的第一代,感谢作者!这次新安江水库九孔泄洪惊艳了世界!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淳安的不易,新安江人的悲壮!在这里,补充说明一下文中有些情况:1.移往江西等地的移民都是在第一移民地难以承载的情况下,为了活命才被迫二次移民的。二次移民遭遇更惨,要自己建两次房子,重复遭受两次歧视和白眼!我们村就是这种情况,新家园在开化刚重建又要走。2.文章中记载的是1959年的移民待遇,而且补偿钱实际是拿不到个人手的。据说之前1958年开始移民的人补偿更少。3.后来(大概2000年后)争取到的每年每人600元的补助,每年分4次发,限领20年,第一代移民没有几个能坚持拿完的(阳寿不足)!我也没有份,没有享受过,因为参加工作了。4.现在的新安江水库功能已经不是当年为了发电支援国家建设了,而是知名旅游目的地千岛湖,杭州人民的饮用水源,还是农夫山泉的水源地。
彩虹:每次听到新安江水电站,心里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我的祖先也是为了建新安江水库移民的,移民到了千里之外的江西景德镇。小时候经常听奶奶说,刚到景德镇的时候,水土不服,住的是茅草棚,当地人把他们不愿意种的偏远的土地分给我们。因为那个年代交通运输不方便,根本就不能带什么东西,离开家乡的时候,只能带点衣服被褥,在这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其中的艰辛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而且我们这些移民的后代,也被当地人看不起,经常被他们欺负,当面叫我们移民佬,经常在上学的路上被打劫零食(淳安的特产冻米糖),在那个什么都匮乏的年代,那可是孩子很奢侈的零食啊,总之当初真的太难了!现在五十多年过去了,经过淳安人民勤劳致富的双手,我们移民佬的生活比他们当地人富裕,他们也都认可了,现在当他们说起移民佬的时候,都是羡慕的语气,也有很多当地人的子女和我们移民人联姻,大家都是一样平等了。而我作为一个移民人的后代,又嫁到了老家淳安千岛湖,和老公认识的时候,知道他是爷爷奶奶老家的人,有着特别的亲切感,家里人也都看中了老公身上的淳朴实在,我们结婚到现在已经快三十年了,一直都很好!希望我的两个家乡,千岛湖和景德镇都越来越好!!!
希望:历史在做宏大叙事时,吞没的都是微粒尘埃
蔓蔓:我妈妈16岁时好不容易求外公让她上了半年学却赶上了移民。因为移民后,生活十分不易,吃不饱穿不暖,更谈不上上学了!移民后,虽然妈妈心心念念她那已沉湖底的家,但一直也不敢重复故里看一眼,因为那是心里的一道伤疤。2015年,在我的一再劝说下才重返故里寻根。当她一眼认出儿时经常爬的山尖头时竟双脚跪地趴在那嚎啕大哭!或许她哭的是儿时的留恋,或许她哭的是已沉在水底的家国,或许她哭的是离开故土所受的委屈……
婵娟:我家也是做新安江水库的移民之一,听爷爷说,我们老家在淳安的茶园项宅,曾经也是大户人家,家中有二十三口人吃饭,走廊上的柱子都是雕花的…因为做新安江水库家中所有的一切都沉睡在千岛湖的湖底,当时举家移到现在的钦堂镇呆了十年然后国家又要求迁移到江西的资溪县,除了当时三岁的哥哥是从浙江移去的,我们姐妹三个都是在江西生的,现在全家又回到了建德,爸爸妈妈和哥哥住在新安江,我们姐妹在杨村桥,关于淳安的老家从来没有记忆至今也一次都没去过,现在我们姐妹享受的就是每年600元钱的补助款(领20年),爸爸妈妈因为是老师不能享受,想想那时候的移民和现在的移民简直是天差地别,也正是有了那一代人的博大情怀才有了现在的新安江水库,才有了现在闻名中国的千岛湖!我也为自己是一个浙江人而感到骄傲!
xx的秘密:当年我的外公外婆就带走我妈被迁移到了宁夏,受不了那边的生活习惯与气候,后来又偷偷的放弃了所有的家当,把身上所剩的钱买了火车票又回到了水库边安身,一片土坯什么都没,简易的草棚,旁边零星的几户人家,没有电,更没有学校,所以妈妈总是后悔当年没有学校读书!这是她那一批人的遗憾!在迁移的途中妈妈说她们一边走,脚边的湖水就一边蔓延上来,根本来不及搬什么家具,太公太婆的坟墓也都在水下,每年祭祖,只能对着湖面在祭拜!这是一种多么痛的伤感!
竹子:我是移民,一个真正的移民后代。从新安江水库移民到金华塘雅龙源村,次年出生,从记事起,就知道“移民”是一个多么被瞧不起的名字,因为她贫穷,偷柴偷煤偷稻草…..邻村人恨之入骨。妈妈和姐姐经常说,之前住大山里很大的树劈成柴堆院子里,家家户户都门口一大堆叠着,到这鬼地方居然用稻草做饭做菜,一把草塞进去站起来,菜没有翻两下就没火啦,生存都是问题。不得已跑铁路上,等火车过去,趴开石子用刷子刷出煤,因为越靠近轨道煤越多,所以很多人把洞挖很大,火车来了来不及填补,一方面担心火车过来危险一方面担心铁岗(铁路警察)来抓,记得7岁那年,天蒙蒙亮跟随姐姐去施塘头村边的铁路挖煤,因为害怕加上有铁岗追赶,随手就把工具扔了,等姐姐问起已经在池塘里飘着…从此再也不愿去,现在回想起来,姐姐是多么的不容易。为了一家老小的吃饭问题,姐姐推迟了婚期,直到28岁才嫁,被人笑话嫁不出去的女子。其实,姐姐是村里出了名的孝顺女,为了弟弟妹妹推迟了整整六年。出嫁那一年我14岁,弟弟12岁,最小的弟弟10岁。上初中的时候,路过邻村都会被邻村的男孩追打,恐惧惊慌酸甜苦辣咸什么味道都有,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心会痛,当时移民出来,爸爸说我是带头人家属不能带头带东西,人出去就可以了,往后的日子里总是听见妈妈怨爸爸,什么都不让带,家里一贫如洗….哎三天三夜说不完,太难受啦……妈妈,爸爸你们太难了!
ChnXin:从小就是听着奶奶讲移民的故事长大的,为了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我爷爷奶奶背着刚出生的爸爸移民到了富阳,因为生活不习惯又移到淳安临岐,后来响应国家政策再次移民到了江西吉安新干县,爷爷病逝在那儿,至今埋骨他乡。时隔多年后,24岁的爸爸回老家探亲后,毅然决定带着奶奶挑着两只樟树木箱乘火车辗转到了毛竹源,乘船加步行回到了爷爷奶奶出生的地方(起初为了生育爸爸,从老家移民到了茶源镇)。前前后后移民了5次,从地主家的后代变成了贫下中农。老家的大房子移民前就卖了(临岐、江西的房子也都卖了),大猪圈本家亲戚占着不还了,以前的富裕人家成了寄人篱下的外乡客人(刚回老家时寄居在本家的老房子里)。时光匆匆,转眼移民60年了,奶奶、爸爸都随着移民的记忆远去了。领着每人每年600块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补助的我和弟弟(领20年),在老家盖了108方4层小楼房,16年我在排岭买了新房,19年弟弟也在排岭买了房。承袭祖辈、父辈的遗志,回首过去,继往开来。漫长的雨季,破历史的水位,让人动情的文章,勾起了心底许多回忆,移民的故事我还会讲给我们移民的第四代听……
牛牛:我妈妈在12岁的时候移民,背着一张草席和用花布手工缝的书包,一蹦一跳的跟在我爷爷奶奶后面走到现在的老家。当时我奶奶一根扁担一头是做寿面的缸一头是杂七杂八的东西,差不多有两百斤。我奶奶只生我妈妈一人。所以外婆外公叫奶奶爷爷,我爷爷我没见过。我爷爷奶奶的兄弟姐妹移民到江西,由于那时的交通不方便,我奶奶一生和舅公姑婆们只相聚一次。后我妈妈由于聪明漂亮和自身的努力,还有我奶奶的支持,(在那时让女娃读书真的……)大家见谅我不知用什么词形容,高中毕业考上大专护理专业,我爷爷不让读,因那时的护士地位底下,又累又脏。我妈妈只有在家一边务农一边任代课老师,后了恢复高考,我妈妈白天代课晚上是边抱着我最小的妹喂奶边复习,考上当时的严洲师范学院,现在好像是建德师范大学。当时我6岁,我小妹4个多月。这里可能问我爸爸呢,,我爸爸是南京技术学校毕业后 在当时的唐村红卫还是红星厂上班当技术工 ,厂直接由中央管理,做枪支弹药的。所以一直在外面,只有在放假过春节才回来。后来我妈妈毕业,为了我们和我奶奶直接放弃了分配在千岛湖实验小学的任教。到姜家镇中心小学任教。当年我心爱的奶奶过世,这期间我们姐妹转成居民户口。再后来国家给新安江移民每人的补助,我们一分都没有,当时我爸爸是下岗在农村家里。反而村子里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分到。今年也就是现在,老家的房子在这次的雨季塌了,结果地皮变成政府的啦。无语……
放牛般的春天:我的外婆那一辈也是移民去了江西,听外婆讲,是最后一批被选中的移民,那个艰苦,外婆每每讲起来的时候总是难过又悲伤,但是回忆起自己家乡的时候,总能在她的脸上看到那种慷慨激昂的骄傲。就在前段时间,我的外婆去世了,享年98岁。九孔泄洪的旷世奇观她是看不到了,他们这一代人的付出,太过于卑微,但是记住她们的奉献,也是唯一能给到的安慰
鲜滋味:我的老家港口区向幸乡淡埠头。那是新安江畔平畈几千亩想吃饭就吃饭,想吃面就吃面。房前一个渠道房后一个渠道,房前渠道洗衣服,屋后拿来烧饭。整个村房前屋后青石板铺路,下雨天穿个布鞋整村跑一圈不湿鞋。阴历57年前空着一双手移民。坐船到桐庐横村上浦滩吃完饭了洗好碗,来接的老社员从泔水桶里把水泌了抓起来就吃,吓的大家不敢起身。后来听说要去的地方有田种有柴烧就是田里有青牛(为了让大家顺利去安置区把山田中的青石说成青牛)。按照当时政策平地移平地,山地移山地后找从淳安调桐庐的皇甫生书记,后拆散安置几个村。后来各种原因我同宗亲人分散江西开化桐庐富阳淳安各地叔伯兄弟都不认识。我有个本家奶奶90多岁在弥留之际说我回淳安了一趟脚好酸,其实她从移民下来就没有回去过。虽然不算太远,由于移民过来种的都是差地,房子几户一间生活贫困致使能动的时候回不去,老了想回去已经走不动了。可以说千岛湖是我们30万淳安人的泪汇聚的。国家亏欠我们千岛湖移民。我们当年从淳安出来最年轻的移民也已经60多了,国家应该善待我们淳安移民。
陈兜兜:老公的爷爷就是当年的退伍军人,二话不说,家中六个兄弟姐妹,响应党的号召就去了。江西生活了几十年,能从他们的回忆里看到当地人对他们的不接受,受过的苦,在九江共青,整个村都是浙江队。人都怀旧,老来还是想尽办法回到下涯,爷爷奶奶都在这边去世,我们现在也住在村里,因为户口在江西,村民总是一口一个江西老表,觉得自己留下来没有被移民就高人一等。听着格外的刺耳,我是外地人,我没有那么大度的胸怀,我公公30岁不到就回到了建德这片出生地,大半辈子在这里,这也许就是情怀吧!我们虽然属于外来务工人员,但是却乐意在这片土地上生存。这种情怀也许只有曾经背井离乡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就像自己对出生地的捍卫一样。
Ella Li: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移民,不知道是新安江水电站移民,还是富春江水电站移民,反正我们都有一年600的补贴,落叶归根,后来爷爷回到了建德,住了几年,去世了不在了。以前爷爷总说起移民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的艰苦,坐船,也没有安置好的物质条件,背井离乡的感觉。也是那时才能有这种大的牺牲了,放在现在,得赔偿多少才同意离开家。想想那些拆迁户,啥待遇。
窗台:当年年仅十岁的母亲随我外公从淳安赴建德上任(我母亲三岁时,我外婆就去世了),之后就发生了淳安大移民,我外婆的墓地就被淹在了千岛湖底,如今我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从来不能享受国家给移民的每月600元的补贴,也无处给我外婆扫墓,也从来无娘家可以回。就这样硬生生的从淳安被剥离了出来。
JUN:这289951人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上海和杭州61年的安宁和繁荣。
如歌岁月(水月湾民宿):含着泪看完这篇文章又默默看着下面的评论。忍不住也想说几句话!老爸已经八十二岁,虽然身体不太好,但记忆很好。这几天也看电视里放新安江泄洪的报道,回忆他们当初建设大坝的情景,常常老泪纵横,爷爷奶奶带着他们几兄弟只挑着几个罗框就离开了家!为了填饱肚子,在这个山头搭草棚住几年垦荒种粮食又去另一个山头垦荒。原来的家几天就被淹在水底下,成了永远回不去的回忆。如今的风景区千岛湖也就是新安江水电站,成了多少老一辈人的痛苦回忆。他们舍小家成大家,移民到了很多地方,只能望湖兴叹。所以我们这一辈及后代一定要更加珍惜爱护我们的家园。
A紫园-方璐:外地人总说千岛湖是小县城,穷乡僻壤,如果不是当年爷爷那辈人的牺牲,为了水电站,现在的淳安早就是发达的市区了
Ned大隐:我从小长在建设水电站人员居住的大院,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人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全靠人力的艰苦环境下历时三年多建成的,好多基建的工友同事牺牲了,许多老一辈为了守住它放弃了回各自省城分配住房工作的机会,留下来并经历了文革,建设人员为了国家和人民真的呕心沥血,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执拗的一定要称呼千岛湖为新安江水库,几十年后我理解了,这是几十万移民和一代基建人的心血,它是旅游名胜,更是浙江上海几十年发展所需的基建。
明珠宠物店:我虽然不是移民,但我们村里也有几家,是移民过来的,八十年代我们还小,一到晚饭过后就跑她们家去玩,她旳最小女儿跟我一般大,所以也能玩到一块,每晚都跟我们讲老县城的那些事,她自己也是大户人家出生。:老县城怎么样子的,老城墙是多么的威武,还有东西南北中。五大城门。多么壮观的一座千年古城,就这么淹了,老人说,这是淳安人的一大,遗憾
XXX:总觉得那一辈人太委屈,原本富庶的鱼米之乡,为了国家,变成浙江最贫困县,无数人背井离乡,最老一辈到死都没能等到回家的一天,历史好像也没有太大的铭记,尤记得小学的时候,还每人一本淳安县志,每一年都要背诵,后来初中后再没人记得,更别说00后,大概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段历史吧,补贴也少的可怜,都是后来才有的,出嫁的女儿全部剔除,人数也是固定的,移民后出生的孩子,大部分是没有这个福利的,等所有经历过这一切的人百年以后,大概更加没有人知道了……九孔开闸,希望上下游都平安
黄冲平:1990年前后,我到金华做科研调查,看到新安江的移民(就是淳安县的移民)被安置在渠道尾部的红黄壤土地上,靠天吃饭。灌溉条件较好的农地当然是由当地的农民已经耕种了,数十年间他们吃了多少苦啊,而90年底从三峡库区来的移民被安置到嘉兴这样富庶的地方,分配了二层小洋房!今天国家能继续优待移民及其后代也是应该的。很难用致敬和感谢这样的话来表达对第一代移民的同情和感谢、感恩!历史的风云卷到老百姓头上,就是巨大的灾难,只有忍耐和适应新的环境!我们忍受的只是不同的历史风云,还记得世纪之交的下岗职工潮吗?
毛子橙:当年并不是为了防洪抗灾造的,而是为了上海华东地区发电需求造的,那个时候国家工业刚开始建设,对电力需求急大,在上海周边就新安江这个地方适合造大型水电站。
章章:想起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我们会在书本上读到关于三峡工程的简单记载,就像今天我们在浙里读到新安江水库,而这些卑微鲜活的生命却日渐沉没在日渐上升的水位线下,成为历史中的一点尘埃,我们不能因为时代的快速进步而忽略了那些被撞到的人,忽略了那些默不作声做出牺牲的人。
心安处是吾乡:我是杭州的,对新安江水库的历史了解不多,但还是从长辈处听过一些。看了文章了解到那里的人们曾经付出了多少,真的感慨万千。才500多元!还有迁到新疆的!令人震惊!包括现在千岛湖水下的古城,想象如果没有被淹,那将是如何美丽动人的一座古镇,可惜,没有如果。历史的洪流也只有滚滚向前。。向那些做出牺牲的人们致敬!
A老六:最不愿去的地方是新安江千岛湖!那里有我爷爷奶奶和父辈移民留下的悲痛!不可用言语形容他们当时的苦。
郭亚平: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关于当年为建设新安江水库而为之付出牺牲精神的淳安人民的历史影片
如此:我的祖籍是淳安威坪镇,爸爸在解放初期就离开老家了,家里很多亲戚在建新安江水库时移民到了江西资溪、金溪、横峰以及浙江的常山、开化、建德等地,记得80年代爸爸带着我和弟弟去看资溪的亲戚,坐火车到资溪,因为没赶上每天仅有的一班长途车,硬是走了3个小时的山路才到了闽赣交界处黑漆漆的村里,那时江西农村很穷,移民更苦,个中滋味无以言说,好在改革开放,国家社会发展,我的亲戚们很多都走出了山沟,靠读书改变了命运,靠勤劳而致富。他们是共和国建设发展的牺牲者,中国的历史应该有他们浓厚的一笔!
玉兰花:我也是新安江移民的后代,当时妈妈只有6岁跟着外公外婆移到了临安,爸爸他们跟着爷爷奶奶也是移到临安,庆幸算是好地方了,当时真的是一穷二白,说是这边吃食堂饭,一人一个碗一双筷子就可以,结果就是这样白手起家,打拼苦了几十年,那时候毛爷爷的命令谁都得听,而且是军事化移民,说移就移,几天就离乡背井了!哎呀!祖辈们真不容易啊!
熊猫菇凉:千岛湖有个表演就是讲述当时移民的,我爸爸去过几次,都偷偷抹眼泪,他说太难了,当时一个人交120元,就不用移民,万幸当时远在广州定居的小叔叔寄来了钱,才得使一家七口人没有移民,只是往山上搬了。老宅子淹在了水下。我爷爷的一些亲戚都因为交不上钱远走了他乡,到了江西,成了江西老表,分给他们的都是贫瘠的土地,都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荒,他们的后辈都会说老家的方言,被长辈教育不要忘本。
夏天:心情复杂,浮现童禅福的那本新安江大移民里面的一句话:大水瞬间就漫上来了,山被淹,田地淹没,房屋淹没,情愿和不情愿都是几天之间的事,甚至来不及和祖宗告别。贺城,狮城,茶园,港口,威坪。
真诚:我是新安江移民的第四代,小时侯是听着移民故事长大的。爸爸12岁时跟着太公和爷爷一起从茶园赋溪傅村移民到富阳,原来是大户人家有田有山,现在千岛湖十里崂山原来就是我们家的,移民到富阳生活不习惯,条件太坚苦了。因为移民时间怱忙很多家具生活用品不能带,所以造成生活品质的下降。跟当地人语言的不通,造成沟通困难和误会被欺负,所以当时的移民真的多是泪,跟现在三峡移民不能比。在移民五十周年时我们几个年青人,大家商量后一起包了四辆客,车、两只游船带着老一辈移民重回千岛湖老家看了看,这些老人有些离开故土五十年还是第一次回到家乡,当初离开是少年,归来己经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了,望着熟悉的大山泪流满面。2018年是移民60周年,考虑到移民老一辈行动不便,我牵头给这些老人开了茶话会并全程录像、拍了集体照,留住这段移民史。今年清明节我带上同一个太公的50多口家里人又一赴老家祭祖,用实际行动告诉下一代勿忘祖先的移民史,祖先为新中国的建设是舍小家为大家做出重大贡献的!
潘潘:我自己就是水库移民,不过不是新安江,当年8岁,因为移民,小学读了三个,搬到新的地方后住大姑妈家,也住过二舅舅家,值到一年后我爸妈也移民搬迁,至今记得走的那天跟随大姑妈亦步亦趋小心谨慎的样子,他们搬一次东西去大卡车上,我就跟着跑一次,怕把我丢下,其实他们对我特别好,根本不可能把我丢下,但是小孩子如我,也特别敏感特别害怕,特别怕被丢下,所以这次据说村干部做工作转移,有的老人说死也不走,特别理解,20多年前,我们的村民就是不肯走,甚至拿石头砸了j车,进去了好几个
皮皮坏猪:爷爷奶奶都是淳安移民,我们几个堂兄弟姐妹从小就听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们讲老淳安的故事,真的是几代人的牺牲!好在爷爷奶奶搬迁至新安江不算太远,每年全家人都会去淳安探亲。有些远房爷爷们,原本都是家里条件还不错,但骤然短短几天之内硬生生被迫放弃绝大部分家当,搬迁到衢州常山、江西吉安等地偏远的农村,直至60年后的现在,他们的生活条件还是差了我们这边农村很多很多。受交通条件所限,两地亲人之间几十年很少联系,直到十年前左右,叔叔伯伯们家里都有车了,我们才去衢州江西等地走动的频繁一些。但爷爷奶奶们早就因为年龄大,受不住长途颠簸,没办法与至亲相聚,只能看着墙上泛黄的老照片,给各自孙辈们讲过去的故事,回忆彼此年轻时的容颜。前几年,爷爷奶奶相继离开我们,他们没能赶上这几年视频科技的进步,永远的失去了这辈子再见亲人的机会。新安江水电站当记入史册,但老淳安的故事也不应被世人遗忘。作为淳安移民的后代,我们为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第一座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自豪,同时也不会忘记28万多爷爷奶奶们所作出的牺牲!
月半曦:在我父亲两岁的时候,他们也经历了这场举家大移民,听姑姑说起 以前家里也是大户人家,家里的装饰雕梁画栋般,可是当移民通知来的时候,家里家里的所有财产都带不走,他们移民到了江西抚州南丰,那个极其贫穷的地方,荒山野岭般的,爷爷奶奶带着姑姑伯伯自己开荒种庄稼,难以想象如此跌倒谷底般的生活。姑姑说我的奶奶曾经是大户人家的大小姐,可是在这场移民后,艰苦的生活以后,后来奶奶的眼睛就看不见了,是这场移民带走她的光明,以至于日子好过了,她确看不见了。出自对于老家的执念,后来两位姑姑和我父亲回到了淳安,在这边安了家,日子终是比江西那边好许多。去过几次我的,依然觉得那个小镇还是落后的,贫穷的。建大坝牺牲了了淳安太多人的生活,所以也才改变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也希望这场洪涝快点过去,还大家一个平安的淳安 建德及所有上下游人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