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培養台灣人對戰略思考的思考

—— by 王立第二戰研所 eoiss

很多人都知道要先從大框架來看,框架下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設想國際情勢,多數人都會認為要了解趨勢,知道時勢在哪,然後依此去策劃下一步。這道理是沒錯,但嚴重搞錯趨勢的意義,戰略講的趨勢依照本質來看,不是Trend而是Potential。簡單說就是實力的能量,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用,用Trend很容易讓人誤解,戰略是一種單向的思考。

筆者這邊把正規的作法列出來給大家參考一下。

1.首先,先了解要列入考慮的對象,到底實際實力有多少?經濟上跟軍事上的都要,更深入的還要考慮文化上的慣性。

2.接著,把可能的劇本列出來,每一個劇本所需要的資源有多少,詳細列出跟評估實際推行的狀況,最後再得到一個難易度的概念。

3.最後,把這些劇本會出現的可能性高低排列,根據這些可能性去排定國家防衛所需要的資源順序。

以上太文言文,這邊用白話文解釋一次。

1.首先,你要找到台灣跟中國,以及可能下場的玩家,到底有多少實際上可用之兵,資源跟後勤跟上的時間有多少,空間夠不夠你堆,時間來得及讓你堆嗎。真的要用兵,或是採取非軍事行動,可能的影響層面到底多廣,雙方會受到的傷害到底多大。

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情報收集,正規情報員不是007,也沒有美女作伴,有用的情報往往要長期累積。例如,雇用一個小貿易商,他正好就在某國的武器工廠生產都市經營,表面上人畜無害,實際上他在計算所有進口原料跟出口數量,評估這項武器到底量產化沒有,量產的數量多少等等。而這類情報,你根本不會在公開資訊上知道,知道的都是很後面的事情。

一旦你不知道這些實際情資的狀況,單單從報章雜誌去看,會非常容易失真。當然,你若目的是要寫論文投稿,或是引經據典表示自己超強,當然是可以。但想要知道推動趨勢運作的人,到底如何運作,那可就不能這樣。這還包括更多的,例如美中貿易戰,反對者XXX到底為何如此堅持,是不是有利益在中國,還是他還沒出清套牢的股票?

當你掌握到一定的情報後,才能擬訂劇本,因為只有這樣才會了解各國可能會採取的行動。解放軍究竟會怎麼打,並不是只是用想的,手中到底多少可用之兵,後勤的需求量多大,跑了一趟演練到底跟可以攻台的能量差多少,這些資料外流都是幾年後的事情。國軍有沒準備,準備到哪裡,每年漢光檢視了什麼,這個也不會外流,同樣好幾年後才能知道蛛絲馬跡。

2.擬定劇本,是要把所有可能的都列入,戰爭不是賭博,就算可能性只有1%也得要考慮,考慮也絕對不是只想軍事問題,政經相關的傷害都得要想。最重要的是,在這些劇本中,要詳列所謂的勝利跟失敗條件,也就是我們預想到哪裡算是台灣戰勝或是敗戰。

「這一點在台灣網路公開討論中可以說幾乎沒出現過」

一套劇本,不管合理與否,都得要設定遊戲結束的條件,不然討論就會發散,你無法得到所需要準備的資源在哪。網路討論,常常可以看出這個人到底有沒經驗,因為不願意討論自己不相信的劇本,往往也代表此人工作態度就是全世界都要配合自己,但作戰不可能這樣。

討論劇本,就得要列出可能使用的資源,例如台灣要在中國對台攻擊時,導彈升空的瞬間進行反擊,反擊目標一定要先設定好,最佳的對象當然就是停在地上的敵機,以及登陸部隊需要的後勤基地。多半的人對於後勤堆物資有多龐大與痛苦沒有概念,只要戰機跟作戰物資被摧毀一半,搶制空權就甭談,登陸艦隊的後勤兵站被摧毀,要準備下一批可以侵台的戰力就得要再半年以上。

然後根據這套劇本,我們會得到一個概念,需要幾枚飛彈才夠用,要擴張飛彈部隊的數量嗎,若要的話需要幾個。飛彈部隊的指揮權在哪,誰來下令反擊第一槍,總統掌握、部長下令?還是說到了這種情況,事前就要放權給第一線司令官各自處理,層級又多高?這些都要討論,才能擬訂具體的作戰計畫。

3.當我們擬定了好幾套劇本,評估了所需資源跟可行性後,發現依照當前狀況,中國對台攻擊的模式可能是劇本A 50%,劇本B 30%,劇本C20%,那我們就該以劇本ABC的狀況排優先順序,投入資源準備,該外購的預算要編,可以國產的廠商要找。

經過一段時間後,再看看這些洞補起來了沒,若補洞之後中國沒有改變政策,那麼回到第1步去想,究竟是因為人家沒發現,還是覺得沒差,又或者是中國有了其他方案,我們還不知道?

在台灣討論這些問題,會很快的跳過前面,進入到武器操作跟戰術細節,然後根據自己對這些技術問題的理解,反推某種劇本的不可行。接著,認為台灣必勝或必敗,所以我們這個可以不用做,那個可以不用想了。

呃,拜託,以軍方的立場來說,就算風險1%也要評估好嗎?評估不代表承認會這樣,承認了也不代表認輸。就像筆者常常講一些劇本的狀況,真的代表筆者「深信必定發生」嗎?

真正恐怖的,在於我們拒絕討論自己不喜歡的劇本,尤其是勝利跟失敗條件。因為討論終戰條件,常碰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承認自己的信仰是不穩固的。

這些信仰有哪些?多了。

相信中國有多波時間差的攻擊能力,然後台灣只有我們幾個人知道,不知道的都是不懂的假貨。

相信中國有三軍協同的合作無間,然後台灣只有我們幾個人知道,不知道的都是不懂的假貨。

相信台灣飛彈只要丟出去就贏了,然後台灣只有我們幾個人知道,不知道的都是不懂的假貨。

相信國際局勢下中國只會當龜孫子,不知道不承認的都是不懂的假貨。

相信國際局勢下美國只會賣掉台灣,不知道不承認的都是不懂的假貨。

相信國際局勢下美國必會幫台灣到底,不知道不承認的都是不懂的假貨。

認為中國鐵定不會躁進出兵,只會對內維穩,不知道這是事實的都是不懂的假貨。

認為國軍都是智障,連個演習都演不好,不知道這是事實的都是不懂的假貨。

認為美國就是怕死,半個軍人都不敢派來台灣,不知道這是事實的都是不懂的假貨。

這麼說好了,為什麼你會認為,能寫出某個計畫跟劇本的人,會「不知道」你知道的事情?為何你會以為,只有知道「某個東西」的人才是知道狀況,會以為「提出某個技術細節」的人才懂?

你不會認為一個大學普物教授連F=ma都不懂,怎麼會以為寫出某個戰略劇本的人,會連基本的概念都不曉得?

筆者認為,這才是台灣當今戰略無知的慘狀,大家都從故事去理解,然後故事越精彩刺激越棒。但就我們的角度來說,知道某工廠每月陀螺儀出貨幾個,到底賣給誰去了,意義可能更大。

反正既然發現刺激不了大家思考,筆者也要承認這招沒用,回去想想看有沒更能夠累積民眾對於台灣戰略局勢的辦法。

Share this pag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