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店打工手记:上海是个大商场,我是时薪22块的兼职店员 – 端传媒 –
「大陆书业一手观察,讲究视觉美的新书店愈开愈多,但实体书店因此得到救赎了吗?」
特约撰稿人 郝伟凡
【按】2023年7月底,河北涿州作为环京津冀图书出版行业的“库房重镇”,因受“杜苏芮”台风影响,书库被淹,也再次将实体书店拉入聚光灯下。
据《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有4061家实体书店新开面世,有1573家书店关门,是2019年闭店数量的3倍多。2023年8月31日,上海衡山·和集书店因租约到期而房租太高而闭店。再往前,2021年12月10日,开了22年的上海复旦旧书店因区域整改而闭店;再往疫情之前的2017年底,在上海开了二十年的季风书园[……]
英法美宪法比较:经验高于逻辑
萧瀚/文
2019年4月《经济观察报·书评》
20世纪初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说过:“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不在于逻辑。”这句名言很大程度上道出了英美法的精髓,法的真精神若契刻在人们心中,必然会呈现在日常洒扫中,文字是否记录由此显得无足轻重,因此法律文本更多的是记录规则,而不是创制规则——虽然创制并非全无。
法国法学家埃米尔·布特米(1835-1906)这本比较宪法著作《斗争与妥协:法英美三国宪法纵横谈》很大程度上便是讲述了“经验高于逻辑”的宪制史故事。
本书的书名是对英法美三国宪法的比较研究,但系统的文字重心却在英美两国的宪制史,对法国宪制史的讨论,虽然没有单独[……]
《新闻女王》与女性主义的误读,港剧热播背后的道德虚无 – 端传媒 –
多年之后,终于再有港剧成为话题,《新闻女王》走红的背后存在怎样的心理投射?
特约撰稿人 孙小椒
《新闻女王》被大陆观众当作一部女性意识觉醒剧来吹捧,大概是这个冬天一大美丽的误会。香港新闻工作者区家麟曾引述大陆观众提及的两个桥段,被观众用来证明《新闻女王》是“女权剧”:其一是剧集前段一名能力不济的女性员工,被教训道专业能力不行、心计不行,还是“找个男人嫁了吧”。 这段剧情确实引起热议,帮助剧集播出两集就上了微博热搜,成为该剧最早“出圈”的内容。这句话听上去好像在贬低女性,但为什么被当成女性意识的体现?这一层逻辑对于本地观众来说似乎有点绕,简而言之,就是在很多国产剧集中,女性谈恋爱、“有男[……]
雄安手记:从北京搬到雄安的人 – 端传媒 –
“房子车子工作孩子,在哪儿都一样。”
特约撰稿人 张大秋 发自河北雄安
编者按:雄安新区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成立,由习近平“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这座被中国官方冠以“千年大计”的国家级新区,邻近北京、天津,由开发上近乎一张白纸的雄县、安新和容城三县构成,它承载了习近平对于中国“大城市病”的解决之道,也勾勒出官方对于未来城市的想像。
端传媒于2017、18年多次探访雄安,记录这场自上而下的造城运动如何执行,又怎样影响身居其中的普通人。2023年,雄安新区成立六周年之际,我们再次探访雄安,看见新楼与旧人,亦看见在“中国梦”中沉浮的个体命运。
杨露想在雄安买一套房。[……]
“法治”不鼓励“健讼”,也不能以牺牲权利自由换取“无讼”| 专访范忠信
古代的法观念及其现代回响
学人:中国早期有“法家传统”,西方有“罗马法”传统。《情理法与中国人》是一本中国法律观念的释读作品,书中似乎也有一些与西方法律观念的相应比较。在文明比较视野下,您认为中国的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在源头阶段有哪些不同?
范忠信:中国的“法家传统”,与西方的“罗马法传统”,其实不太好相提并论,因为在两者之上的视角或者说背后的标准是不同的。“法家传统”主要是就治国制民之纲领策略而言,“罗马法传统”主要是就法律制度之体系学术而言,二者不可相提并论。我的这本书,并没有就中西法观念比较花费多少笔墨,仅在第二章“法的作用观”中略有一点关于中国法律传统重“管人”、西方法律传统[……]
郑非︱帝国主义,一种赔钱的买卖
一
前一段时间我去北京参加了一个会议,我发言的题目是《为什么帝国会从现代世界中消失》,其间谈到帝国的成本与收益,脱口而出:“从总体上看,帝国主义似乎是一件赔本买卖。”场下不止一位翻起了白眼,认为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掠夺获取了大量财富,怎么可能亏本呢?一位与会者建议我去看看经济史。
以下是我阅读经济史并自我修正的结果:
到现在为止,似乎还没有一位经济史学者将各帝国的具体成本与收益做一通盘详细对比。我比较熟悉的,是英帝国,所以此处所谈论的只是英帝国主义的成本与收益(对英国而言)。考虑到英国在长期以来都被人看作最成功的帝国主义国家,因此,似乎可以把英帝国当作标杆使用:假如英国做得还不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