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治安真的坏透了吗?7张图看美国犯罪问题 – 端传媒 –

犯罪率节节下降,民众却觉得愈来愈不安全。“体感犯罪”是哪里来的?

特约撰稿人 谢达文

在极端分裂的美国社会,“犯罪正在恶化”是少有的跨党派共识。

在美国,犯罪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治议题。以2022年的期中选举为例,共和党的广告预算中,有高达六成主打治安问题,指控各州民主党政治人物面对犯罪议题时不够强硬。其中,佛罗里达州州长、一度与特朗普竞争总统提名权的德桑蒂斯(Ron DeSantis甚至更在选举期间宣称“左派政治人物和索罗斯(George Soros)所支持的检察官”都根本抱持著“支持犯罪的意识形态”(pro-crime ideology;索罗斯为美国犹太裔商人,在右翼阴谋论中被[……]

Read more

中国“走线人”葬身墨西哥海岸,他们是谁?为何水路涉险? – 端传媒 –

在中国走线人墨西哥海难惨案的背后,是当地盘根错节的人口贩运网络,其中还有华人的深度参与。

特约撰稿人 傅蓓梦、冯兆音 发自墨西哥城

墨西哥瓦哈卡州(Oaxaca)东部拥有秀美的海滩,但比起南部海滩较为逊色,又地处偏僻,鲜少有外国游客会踏足这里。不过,自去年以来,33岁的当地记者何塞·伊格纳西奥(Jose Ignacio)几乎每一天都能在路上遇见中国人。他们并非来海滩度假的游客,而是正在“走线”赴美路上的中国偷渡客。瓦哈卡东部是移民经墨西哥“润美”的必经之地。

3月29日是复活节之前的“圣周五”(Good Friday),绝大多数墨西哥人都会在这天和家人团聚、到教堂祈祷。何塞也在这[……]

Read more

“不中不美”可能吗?新冷战下“华人左翼”的困境与和可能性 – 端传媒 –

博主注:这篇文章提供了了典型的反面教材。明智的,马基雅维利的知识分子,会根据自身地位与处境构筑共同体的标签,包括民族,主义。而不能看透知识分子文宣本质的,反而将他人赋予的标签视为行动前题,当然进退两难,从而可以预见的损害自身利益。将华人与左翼视为前提,才是困境的根源·。重新发明民族与阶级才是出路,跳出所谓的台湾华人左翼,而将自我认知切换为南岛民族全球化受益者,自然海阔天空。

布言

2024年2月出版的台湾《思想》杂志第49期提出了“华人左翼思辨”的话题。编者、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王智明提到选题思路时,专门指出这期专题讨论“华⼈左翼的命题能否在两岸三地与华⼈社群的历史发展和[……]

Read more

潘源文︱文艺复兴“桂冠诗人”及其图像生成

本文原刊于《文艺研究》2023年第11期

摘 要 桂冠来自希腊传统,经过基督教文化的改造后,象征信仰对死亡的凯旋。在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桂冠诗人形象并非历史上的真实存在,《神曲》中的古代诗人和基督教圣人为但丁加冕,确定了其史诗诗人和神学家诗人的身份,其生前错失的桂冠象征着佛罗伦萨与诗人之间并未实现和解。彼特拉克在《加冕演说》中总结了桂冠的诗歌意象,薄伽丘则延续了与彼特拉克关于俗语诗歌的辩论,确定了桂冠的公共文化与政治内涵。在《神曲》图文经纬交错的注疏传统中,“桂冠诗人”从文学正典进入瓦萨里的《六位托斯卡纳诗人》,其图像生成是文学与艺术的合力。

1335年前后,乔托在佛罗伦萨的巴杰罗[……]

Read more

农村单身男人,淹没在王婆舞台下

小昼
April 08, 2024

失败的策略

舞台像花轿,红布边上挂红花,女人站在中央,拿着话筒扫视男人的脸。“我我我!”一双双手举起来,黑白胖瘦,有开货车的,掌勺的,搬砖的……他们从河南、山东、安徽、陕西、江西、贵州等地赶来,踮起脚,伸长脖子喊。有人坐到朋友的肩膀上,挥动双手,“啊啊啊”大叫,对“王婆”的称呼一度变成 “干娘”,最后直接是“亲娘”。

32岁的潘成真快把嗓子喊哑了。3月26日晚上,是他离舞台最近的一次,一个山西女人想上台,他帮忙把她从人堆里抽出来,抬了上去。女人一定要找个本省的,没有人选。在一片“我入赘”的呐喊里,潘成真凑到“花轿”边,朝她挤眼睛,让她叫自己上台。[……]

Read more

猎巫:群体性焦虑与压抑中,人性的必然选择

海边的西塞罗
March 14, 2024

今天我们再聊一个更深的问题——乌合之众们为什么经常会掀起一场又一场看似无厘头的猎巫风波。用那些捕风捉影的罪名与证据,去置自己的同胞与死地呢?

回答可能让你毛骨悚然,这是:一种人类的天性。

我们还是借一本微观史著作来解析这个话题,这本著作名叫《猎巫·塞勒姆1692》。

1

今天的美利坚,是一个恨不得把自由、人权等概念挂在脸上晃荡的国家。但说起来可能挺让美国人民羞于启齿的是,300多年前的1692年,当东方的大清国都已经建立,欧洲已经处在工业革命前夜的时刻,当时还是英国北美殖民地的美利坚,却爆发了欧美宗教史上最晚近的一起宗教迫害事[……]

Read more

如何避免反乌托邦思维

文/Thomas Moynihan
译/腐竹与瘦竹

原文

利维坦按:

记得有一次参观完一座寺庙,对里面极为粗鄙艳俗的伪古迹感慨的同时,忽然想到,再过几百年,这些劣质的东西也会成为真正的古迹——未来的人们会怎么理解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呢?

这样考虑问题,也是一种与未来连接的方式。反乌托邦作品不胜枚举,小说如赫胥黎《美丽新世界》、扎米亚京《我们》,电影《V字仇杀队》、《掠食城市》等等。一些作品中,反乌托邦社会表面上充满和平,但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如阶级矛盾、资源紧缺、犯罪、迫害等,刻画出一个令人绝望的未来。只不过,类似的反乌托邦思维是否会让我们错过一些极为重要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