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政治经济学者刘宗媛:中国万亿主权基金,分别发挥著什么样的作用? – 端传媒 –

人们觉得海外资产布局数量大、范围广,体现中国的影响力,但地缘政治紧张时,也会暴露战略上的脆弱性。

特约撰稿人 艾迪

这一年来,中国股票市场低迷且动荡,近日沪指更失守2800点,再创阶段新低。外界关注,“国家队”是否出手增持股票,稳定金融市场。

随著财报公开,其中一家名为“中央汇金”的国有独资公司的操作浮出水面,尤其引入注目:在2023年第四季度,中央汇金斥资近50亿人民币,增持四大国有银行;在2024年上半年,中央汇金预计耗资2330亿人民币,购入四只宽基ETF(交易所指数基金)。一连串的出手,既显示国内市场动荡之剧烈,同时揭示政府有形之手遏制的力度。

根据政治经济学者刘宗[……]

Read more

Re: [情報] Concord 倒了

—— by PTT iammatrix

其實拋開政確與否,40美金定價就決定這遊戲的生存了。
與市面上的對戰服務競品去比較,CONCORD本來根本就毫無優勢。
特別是價格。

這幾年下來,會去玩這類遊戲的玩家都綁得很死了,
畢竟很多遊戲號稱免費,或是遊戲已經降價到人手一片,
但是玩家可能買了一堆人物跟武器皮膚,
還有一堆朋友都在上面玩,玩法機制都摸得很熟了。

Apex Legends
Call of Duty: Warzone 2.0
Fortnite
Overwatch 2
valorant
CS2 GO
PUBG: BATTLEGROUNDS

光這幾[……]

Read more

徐旖 | 克洛卜施托克《春之祭》中的雷雨书写与启蒙时期的人文精神

内容提要:1752年,富兰克林成功发明避雷针,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重大突破。人类从此摆脱“雷雨”带来的恐惧和不安,并开始为这一天气现象赋予积极的审美价值。德国启蒙诗人克洛卜施托克的重要代表诗作《春之祭》作为自由韵律体赞诗,以“雷雨”为主题,成文于这一科技史事件后不久。该诗是德语文学史上首次从审美角度对“雷雨”进行正面描写的作品之一,因其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而具有划时代影响。本文从该诗“雷雨”主题的塑造方式出发,探讨克氏融合启蒙时期人文精神的“表现”诗学,以此管窥这一时期文学诗歌中人类诗学观、自然观、宗教观的范式变换。

关键词:克洛卜施托克;《春之祭》;雷雨;避雷针;自由韵律体[……]

Read more

吕璐评《血腥之所》|拳头、手枪、鲍伊刀:国会暴力与通往美国内战之路

1856年5月22日参议院散会后,南卡罗来纳州民主党众议员普雷斯顿·斯密·布鲁克斯(Preston Smith Brooks)来到参议院会议厅,沉声向马萨诸塞州共和党参议员查尔斯·萨姆纳(Charles Sumner)宣布了他的罪行:“萨姆纳先生,您的发言稿我已经仔细看了两遍,这是对南卡罗来纳州和我的亲戚巴特勒先生的诽谤。”语毕,布鲁克斯用“一根用来训练不守规矩的狗的轻型手杖”狠狠抽打萨姆纳。直到手杖被折成几段,萨姆纳奄奄一息,布鲁克斯才安然离去。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国会暴力事件——“萨姆纳鞭笞事件”。这起事件是一起单一的暴力事件还是内战前国会的常态?南方议员为何会在国会诉诸暴力?国会暴[……]

Read more

小孩子能不能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

作者: 严艺家

想从我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出发,就事论事聊一聊为什么一些孩子就是会在公共场合比别的孩子吵闹,因为也有不少年轻小伙伴会问“有那么多两三岁孩子可以安安静静有规矩,为什么就你家孩子不行?“

从人的大脑发展角度而言,我们大多数人要发展出被前额叶掌管的收放自如的情绪自我调节功能,差不多要到25岁——这还是一个中途没怎么经历过长期持续压力和重大心理创伤的理想状态下才能达成的。

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在情绪自我调节功能上的功能水平,如果能做到”情绪崩溃时能尝试类似于吃手之类的自我安抚方式“就不错了,两三岁的大脑还没怎么发展出公德心与利他的功能来(这个功能运气好的话大概要到五岁前后才[……]

Read more

利亚·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与现代性》(1996)

民族主义与现代性
Nationalism and Modernity

作者:利亚·格林菲尔德(Liah Greenfeld,波士顿大学社会学系)
译者:陈荣钢

引用[APA]: Greenfeld, L. (1996). Nationalism and Modernity. Social Research, 63(1), 3–40. 节译自前三部分

社会学是一门现代学科。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一种新社会现实的出现,这种现实的到来以法国大革命为预兆,并伴随着工业革命(有些人认为是“导致了”工业革命)。这两场革命既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社会。欧洲传统社会秩序——“旧制度”(Ancien[……]

Read more

《狼性时代》書評兩則

《狼性时代》:

二战后,德国普通人的愧疚与冷漠

近年来,随着《破碎的生活》《奶奶的菜谱》等一批书写战后德国普通民众记忆的作品引进国内,我们得以看到宏大叙事之外,身处二十世纪最剧烈的历史洪流之中的那些脆弱而丰富的个体生命。

哈拉尔德·耶纳(Harald Jähner)关注的也是这类问题。这位出生于1953年的德国资深学者型媒体人,曾担任《柏林日报》文艺副刊的总编。2019年,他写作的《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凭借广泛的影响获得该年度德国莱比锡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奖。如今,这本书已经在全球被翻译达12种语言。

在一次接受《卫报》的采访中,耶纳提到,1968年,15岁的他[……]

Read more

—— by Threads chaakgaausau

忽然這麼多人談論遊戲,好像那邊的遊戲工業已經發展到不得了的地步
不妨看看電影方面,其實早在數年前已經產生大量超高票房電影
至於這些作品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以及後續對於電影工業的推動?感興趣的嘗試研究看看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