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telegram 螺莉莉的黑板报

其实我觉得这次应用备案的事情引得大家怨声载道纯属不会玩。

先制定一个巨严格的「应用隐私规范标准」当噱头,发发新闻批判一下大公司,渲染一下应用生态统一管理有必要的氛围,然后造一个应用签名体系,所有国内手机厂商强制适配一下,所有应用想要上架应用商店必须过这个签证体系。

安插一大堆刚毕业的「大学生公务员」每天在办公室一边喝大碗茶一边给应用做 QA,又创造了内循环又掌握了话语权。

应用的隐私侵害行为究竟有没有控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标准足够严格,管的又足够宽松,让所有人都认为这玩意能钻空子。真有哪家公司不老实出了事,直接一口锅扣下去,公[……]

Read more

人间的戾气

押沙龙 yashl

June 19, 2023

01

还是从张巡守睢阳说起。

这件事以前我在文章里提到过,相当惨烈的一件事。当时睢阳被安禄山的叛军包围,粮食吃光了,就开始吃马,马吃光了,就抓老鼠吃。老鼠也吃光了,张巡就把他的小妾杀了,给士兵吃。小妾吃掉了,就开始“括城中妇人食之”,女人吃光了,就“继以男子老弱”。最后城破的时候,睢阳城里只剩下了四百多人。

这样的残酷也并非没有意义。张巡在睢阳把叛军拖住了将近一年,叛军才没能够进攻江淮,算是屏障了东南地带的安全。而城破后张巡自己也慷慨赴死,毫无难色。叛军首领用刀撬开他的嘴,发现里面的牙齿只剩下三四颗,应该也是长期营养不良的结果。

[……]

Read more

罗伊·拉帕波特:《造就人性的仪式和宗教:神圣的破裂及其救赎》(1999)

作者:罗伊·拉帕波特(Roy A. Rappaport,1926-1997)译者:陈荣钢

来源:同名著作(剑桥大学出版社,1999)第14章

1. 自然和非自然

我们先来简单谈谈圣洁美德的固有之恶。如前文所述,神圣化(sanctification)证明一个社会群体的习俗是正确的、道德的,甚至是自然的,那么它也暗示着,其他的习俗——那些被其他群体的非正统和正统习俗所拥护的习俗,是不正确的、不道德的,甚至是不自然的。

因此,它们会被视为可憎的行为、邪恶的行为。因此,那些犯有这种“非自然行为”(unnatural acts)的人会被视为不属于人类,或低于人类,并完全以正义和公正之名做出相应处[……]

Read more

Netflix剧集《怒呛人生》:东亚家庭的枷锁去到大洋彼岸也无法摆脱? – 端传媒 –

「东亚传统文化中儒家倡导的忠、孝、仁、义塑造了一代又一代隐忍的东亚人,以及哪怕是移民到大洋彼岸也无法摆脱亲情的枷锁。」

特约撰稿人 Ina Yang 发自纽约

最近网路爆红的电视剧《Beef / 怒呛人生》讲述了两名陌生人在各自人生低谷中因为一起路怒事件结下梁子,在一系列逐渐升级的复仇行为后,如镜子般照应出彼此的自我毁灭。

这部由A24制作、Netflix出品的剧集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系列的讨论。亚裔美国人群体对于剧中关于代际创伤、亚裔群体内部权力和阶级差异的探讨很有共鸣,而中文互联网上的讨论更多侧重于东亚原生家庭中的“心里债务”,以及男弱女强的婚姻关系。

亚裔愤怒何去何从这不仅是典[……]

Read more

中国互联网厌童症:我们不是厌童,而是正在失去儿童 – 端传媒 –

博主注: 关于“厌童”以及“东亚低生育率”,个人有个暴论: 高密度超大型城市是这类问题的元凶。而东亚国家普遍的城市化等于现代化的迷思则加剧了这类社会问题的产生。

「人文主义、进步信念、民族诉求加诸于童年之上的滤镜已然破碎。」

李大猫

在日渐缺少活力,挤不出有实际意义的热词的中文互联网上,2023年夏天“厌童”一词绵延月余的热度确实罕见。当然,争论的形式毫不新鲜:从丽江不欢迎儿童的咖啡馆、高铁儿童哭闹被歧视、再到韩国无儿童区普及……擅长总结现象、诊断“病症”的媒体将零星的“舆情事件”串联起来,再用一贯的“当代年轻人图鉴”“这届年轻人……”“那些xxx的年轻人现在都怎么样了”“北上广的年轻人[……]

Read more

涿州之灾:“保卫北京”?极端气候下谁影响灾难的流向? – 端传媒 –

「未来面对日益无常的极端气候天气,政府要如何救灾才是负责任的?」

郑昶人

2023年,中国华北水灾如此严重,究竟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简单。归根结底,这是一次极其严重的极端气象事件,在两个台风系统的水汽输送下,太行山和燕山脚下的京津冀地区在几天之内达到了一年多甚至两年的降水量,形成百年难得一遇的洪水。这种短时间内的大量降水不同于流域内长时间降水形成的逐渐涨水,后者即便基建不足,还可以通过加固堤坝、修建临时分洪道等等方法避免决堤、溃坝等等,而这次的洪水来了就是来了,全看平时有没有足够的水利基建。

特别是距离山脉更近的北京门头沟区、河北涿州城区,原本就容易形成急速下冲的山洪,而史所罕见的暴雨[……]

Read more

《奥本海默》岂止传记片:你知道的,诺兰不怕观众看不懂 – 端传媒 –

「这两个悬念,从电影一开始就吸引观众,所以这是一部用惊悚片包装战争片和人物传记片的混合类型⋯⋯」

特约撰稿人 谭剑 发自香港

“如果外星高智慧生物存在,为什么人类还没找到?”

提出这问题的是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他参与过曼哈顿计划,是奥本海默的同事。

这问题有不同理论去解释,其中一个是:外星高智慧生物拥有超高科技,因此可能自我提升并超越(transcend)到另一境界,或者,被自己发明的科技毁灭。

“超越”遥不可及,但对拥有核子科技的我们来说,这个自毁理论,无疑也是警告。如果外星人有可能毁掉自己,为什么人类能例外?

我们利用原子弹彻底终结了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