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谈到信仰,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有宗教信仰总比没有来的好?

—— by 品葱 Stevendiao1994

这种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作者洋洋洒洒、文笔生风地写了几千字,就是不贴一个数据统计,因为他们意淫的所谓“被宗教所凝聚的大同世界”与现实世界完全脱节。

以美国举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数据显示,自称是基督徒的美国成年人比例已降至三分之二,在过去十年中下降了12个百分点。在同一时期,自称为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或“无所谓”的人比例上升了17个百分点,达到成年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

与此同时,美国的犯罪率自1990年开始就在急剧下降,FBI的数据显示1993年至2018年间,暴力犯罪率下降了51%,BJS数据显示该期间的犯罪率下降了71%;财产犯罪比率下降了54%。

在美国变得越来越世俗的同时,犯罪率也在下降(我并非认为这两者有直接因果关系,但至少说明失去宗教凝结的社会并不是“洪水滔天”)

至于美国各州的宗教程度与犯罪率的关系,贴两个链接,自己去看吧
美国各州宗教程度:https://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16/02/29/how-religious-is-your-state/?state=alabama
美国各州犯罪率:http://worldpopulationreview.com/states/crime-rate-by-state/

作者似乎也没有谈谈宗教对社会稳定的破坏作用,好像基督教从来没有攻击过LGBT群体的权益一样,好像基督徒从来没有宣扬过“地球只有6000岁,进化论是放屁,学校该教神创论”,请问这些是社会进步还是退步呢?

作者关于“一个团结的社会共同体”有利于其稳定与发展的观点我是认同的,但是如果说宗教是构成这个共同体的最好的选择,我举双脚反对。


—— by Seneca

「我是好人」

這是最簡潔的信仰。
自由派一般是對人改善自己的能力抱較樂觀的看法。

所以,要一整套傳統宗教去維持社會裏人做良善行為,自由派認為太臃腫。
我就是認為一整套宗教理念太臃腫。

你要有想法A才能有想法B,要想法B就要有想法C
也就是說,好人A的想法必須抱括想法B、想法C,想法ABC是一體的。
(「我是一個好人」這想法/信仰是不能獨立存在的)

這是這套理論的邏輯,其實是十九世紀的心理學。

宗教成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也是一種「你要有想法A,就要有想法B,要有想法B,就要有想法C」的想法。
他自己是因為B所以A,因為C所以B,就認人每一個人的思想需要這樣連結。
事實上,人腦要比他想的靈活多。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用藝術或現代才出現的「流行文化」也可以。
看日本動畫就能學會做好人,談marvel電影就能互相連結

中國很多年前流行的唱歌比賽就能做到人與人之間互相連結,有投票有討論。
結果可想而知……

只要能讓人有衝動與更多人聊天,就可以維持社區,不必一整套臃腫、包山包海的想法。

還有一點。

大家可以以尊嚴、榮譽切入人為甚麼會享受自己的品格。

人把自己當作是「藝術品」,就能成為好人。
早一點康德認為,人遵從自己的理性,就是享受自由。(big bang theory sheldon謝耳朵就說過,他可以不守規則,但最美好的地方是,他可以選擇遵守)

這是因為人享受自己的榮譽。

更早一點,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這是現代社會很多人能做到的。為甚麼?人享受自己的個人榮譽。你叫「張三」,你認為「張三」是個正直的人,你享受自己無愧於心的感覺,這就能做個好人。

Share this pag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