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识猷
读到描述“凤凰男”“凤凰女”的一个学术名词——“阶层旅行者”(class traveller)。
对于通过教育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人来说,阶层跨越当然带来了喜悦,但也伴随着一些代价和痛苦。
在中国,他们经常被称为“凤凰男”或“凤凰女”,意思是“山窝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在西方研究里,这样的人则被称为“阶层旅行者”(class traveller)。
阶层旅行者通常有一些共同特质:三重羞耻感,对家庭的愧疚和回报,对贤能主义的笃信和幻灭,缺乏文化归属感。
①三重羞耻感:
他们面对更高阶层的机构和社会时,无法自如应对,经常难以融入,自卑尴尬,这是第一重羞耻感;
他们还会因家人、朋友的“不恰当”的言行举止感到羞耻,因为家人朋友同样难以融入,这是第二重羞耻感;
他们又深知家人为自己做出的牺牲奉献,因此对“自己嫌弃家人”这件事,感到第三重羞耻感。
②对家庭的愧疚和回报:
在底层贫困家庭,“钱”是一个经常需要讨论的话题。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大人能负担得起哪些,负担不起哪些。家人为了自己提供了多少资助,这些资助本可以用在哪些同样迫切需要的地方。这使得阶层旅行者通常对家庭有着深刻的亏欠感,并认为回报家庭是自己必尽的责任。
反之,中上层的家庭则极少和孩子提到钱。家长通常认为养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希望孩子对自己产生亏欠感。因此,中上层孩子通常对父母有爱,但没有太大的亏欠和愧疚,也不觉得自己必须在经济上回报家庭,经常会觉得“我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对父母的回报”。
阶层旅行者有时会和原本就在中上阶层的人婚恋,比如“凤凰男”遇上“孔雀女”,两者在对待家庭上的深刻鸿沟,会给婚恋带来许多波折。
③对贤能主义的笃信和幻灭:
阶层旅行者通过教育取得了成功,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遵循学校制度,服从教师权威,循规蹈矩地完成交给自己的任务。他们相信“贤能主义”(meritocracy),相信一切都应该任人唯贤,择优录取,厌恶“拼爹”和找关系。换言之,就是现在的流行词“小镇做题家”。
然而,现实经常不是“选贤任能”,阶层旅行者经常因此感到挫折、被欺骗、愤怒、无力而无奈。
此外,原本就在中高层的人更倾向于将机会看做几分钟就会来一次的公交车,他们有足够的安全网和足够的试错机会,因此更加从容放松。
而阶层旅行者永远想要抓住每一个向上的机会,深信“一次错过就永远错过”。他们往往目标远大但模糊不清,他们的奋斗没有明确的“终点”,无论多么成功,他们依然深感焦虑,无法停下。
因此,阶层旅行者会更频繁地遭遇失败和挫折,也因此更容易产生对贤能主义的幻灭感。
④缺乏文化归属感:
阶层旅行者通过教育和自我奋斗,可以逐渐获得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向上流动,但他的家人朋友却很可能无法跟上他的步伐,依然停留在原地。
阶层旅行者需要学习新阶层的语言、行为、价值观,然而,掌握了全套新技能的他们回到原生家庭时,反而变得与家人格格不入。
他们越是成功,与家人在心理上的距离就越遥远。他们无法回到家乡,但大城市也不是他们的的归处。他们经常感觉自己处在夹缝中,漂泊流浪,无枝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