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想问他们的是:你真的做好准备,接过这身军装了吗?

—— by douban 子戈

新版《西线无战事》(2022德国版)对原作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

如果你看过1930版、1979版或是原著,就知道,这部作品用最通俗的语言形容,讲的是战狼的幻灭。它讲述了一群德国青年,从鼓吹战争、渴望战争,到真的亲临战场后,开始畏惧战争,并一点点意识到战争的荒谬性的全过程。它呈现的是,一代代战狼是如何被批量塑造出来,运往前线,成为炮灰。

而2022版在此基础上,叠加了一个后方的叙事线,给我们看谈判桌上的博弈过程。换言之,它不止展现棋子,也在展现棋盘和下棋的人。这使得新版较之老版,多出了一个叙事维度。于是叙事重心也发生偏移,旧版是以一种封闭视角,带观众沉浸式地体验战场的残酷与战狼们的心理转变,而新版则更强调前后方的互动,它更系统地呈现了庞大的国家机器与一颗具体的螺丝钉之间的联动关系。

片中最为荒谬的一幕,是影片最后,停战协议已经签署,即将在六小时后生效,德国的光头将军却依然命令军队向法军的阵线冲锋,去赢回帝国最后的荣耀。而此刻的主角保罗,已成了一个杀人机器。他面目冷漠地冲进战场,机械地扣动扳机、挥舞着刺刀。

而就在几天前,保罗还不是这个样子。一次交战中,他意外脱离了队伍,躲进一处深坑。这时一个法国士兵闯进来,他情急之下刺了对方几刀。仿佛是命运安排,保罗和这个奄奄一息的法国士兵,在深坑里独处了一个晚上。他得以仔细端详眼前的这个敌人。顷刻间,一种抽象的有关敌人的概念,突然落实到一个具体的人身上——那是一个法国的印刷工,兜里正放着妻女的照片。为什么,一个德国的大学生要杀死一个法国的印刷工?这个问题足以消解战争的一切合法性。

可是,就在几天后,保罗已变成一个冷酷的杀人机器。这也是新版的改编之处,旧版中,保罗意外死于幻灭与重生的一刻;而新版中,保罗在经历了最初的亢奋与随后的幻灭后,终于被打造成一名只服从于命令的合格的战士。

何以至此?

一方面是规训的成功,是经由对肉体的无限控制所达成的精神上的臣服;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自救的本能,在如此严酷的战场上,唯有神经麻木才能撑下去。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仇恨”。就在几个小时前,保罗最亲密的战友刚刚被一个法国小男孩枪杀。因为他们经常去一户人家偷鹅,这一次,终于招致对方的报复,而且是来自下一代的报复。于是保罗随后再上战场,与法国士兵拼杀,就多少包含有复仇的成分。

在我看来,这是新版最妙的一笔。它实际在说,是战争制造了仇恨,而不是仇恨引发了战争。这才是战争最荒谬的地方。它会把一切预先设想的抽象的仇恨,转化为具体而真实的仇恨。于是战争,使得战争本身得以成立。

但我觉得,在这三版《西线无战事》里,最直戳人心的是这样一些细节。

是士兵们通过从后方运来的棺材数量的多少,来猜测下一场战役的规模大小。是影片如实地呈现了一场攻防战,先是法国军队攻到德国的战壕,被击垮,撤退,德国军队再追上去,又攻到法国的战壕,再被击退,再撤退,如此,来回往复,谁也不能前进一寸。当真是“西线无战事”,但在几乎未曾变更的两军阵线之间,却堆满了无数年轻士兵的尸体。

更是2022版本的开篇——如果评选今年的名场面,绝对应该入选。

它给我们重现了一件军装的制作过程。只见镜头中,一件军装被从一个死去的士兵身上扒下来,运到后方,把弹眼重新缝补整齐,把血迹清洗干净,熨平,叠好,再送到前方,分发给刚来报道的新兵蛋子。

接到军服的保罗问道:“这上面不是我的名字。”军需官撕掉名牌,把军装又塞到保罗手里。

终究,名字不重要,是谁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有人要穿上它,前赴后继。

我特别想把这场戏,剪成一个短视频,发给所有的战狼们。我知道,他们在幻想战争时,从来都把自己代入的是将军的角色,是下棋的人,那和他们小时候趴在床上摆弄玩具士兵的场面,几乎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他们都入错了戏。

而我想问他们的是:你真的做好准备,接过这身军装了吗?

Share this pag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