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民調的信賴度聲量與初選的關係

—— by 王立第二戰研所 eoiss

以下這篇是筆者這段時間,找了一些對民調有經驗,以及了解初選實際狀況的朋友,綜合出的一些意見,裡頭沒有筆者個人的見解,純粹是整理跟分享,給大家做參考。

==========

(一) 民調的屬性與準備

按照王宏恩教授的文章數據:

純手機用戶34%

有手機也有市話57%
純市話18%

若依照所謂只用市話會犧牲手機族的論點,純市話會犧牲大概34%的「個人」,純手機會犧牲18%的「個人」,所以純市話看起來確實不盡合理,這也是一般人在看待民調的角度,覺得純手機是要比純市話可能更具有可信度。

但是,一般的民意調查並不會事前預告,純粹依照需求,因此集體舞弊的難度非常高,例如TVBS收到某黨委託,由於不會公佈施測時段,可信度也就較高。

但是政黨初選的民意調查,是會公布施測時間的,結果就是無論任何政黨,幾乎都會進行組織動員,希望支持者可以幫忙注意電話民調。雖然按照不同層級的民調規模,被抽樣到的機率不盡相等,其實佈建電話部隊並非毫無道理,因為大部分的用戶並不會在民調實施的時候等待電話,但是經過政黨組織的支持者則會等。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有甚麼用呢?被抽中的機率這麼低

依照經驗來說,大部分的人是不會願意花個幾分鐘做完民調的,因此根據經驗法則,也就是施測單位個別的經驗,每一家都不一樣,來從母體中抽出足夠的樣本數施測。而要做完一個有效樣本數的選舉民調,就必須考量到可能無法完成所有題目、沒接電話、不願意接受民調的各種狀態。

要完成一份民調,民調公司至少要撥出數倍於有效樣本的電話,其中多數人根本不願意接受民調,根據筆者的經驗法則,不願意受測者至少有六成以上,也就是說假設本區電話有一百萬隻,以為自己會被抽到的機率是百萬分之一,實際上因為六成以上的人不願意受測,機率實際上已經提高到四十萬分之一。不要忘了,這四十萬通會接電話的人,能夠做完民調成為有效樣本的比例是又更低的。

我們換個方式比喻,在一棟建築物裡有1000,每個會議室裡有100人,你要發出10張優惠券要發出去,你隨機挑選了一間會議室走進去,100人中有60個人對你視若無睹,剩下有40個人跟你對上了眼,只有其中10個人伸出手,你也順利的遞出了優惠券。

若有一個利益團體,正好在蒐集你發送的優惠券,雖說只有20人,分散在10個會議室中,每間2個人,這就正好是會跟你對上眼的。你說2個人又如何?這實際上已經把理論上隨機發放的優惠卷機率的10/1000,變成了2/40,。

就算只有一個人拿到了優惠券,但是這個20人的小團體透過分散部署,並且能夠在發放優惠券的時間,在門口等待著,這2個在等待的人就極可能優先拿到「隨機」發放的優惠卷。

最終,10張優惠券有3張未使用,3張選擇A餐,4張選擇B餐,於是我們認為透過科學的方法,隨機發放選出最受歡迎的套餐是B,絕對會大賣。假如這個利益團體正好是B套餐的食材供應商呢?

結果就是大家以為這是很科學客觀的調查,但卻透過機制中的經驗法則,走向了公司選擇力推B套餐的方案,但實際上可能完全不是這回事。而確定會獲利的,只有這個「積極參與」了「科學調查」的B套餐食材供應商。

所以,這是不管哪個民調都無法避免的,千萬不要以為手機比市話可以規避,因為只要你砸夠多的資源去部屬電話部隊,機率就是會比較高。

(二) 手機民調的漏洞與低信賴度

手機民調的方式,其實沒有某些人想的那麼複雜,差別只是在於母體跟抽樣的方式不同,市話民調就是拿起電話簿,而手機民調依靠NCC公布的前綴碼,再去隨機抽亂數。

手機民調的疑慮,是跟市話對照來的,因為市話大多只會對應一個家戶,跟人口數都有一定的正相關,而且也會明確的對應地區可以做為檢驗,好比你居住地區是大安區,前三碼270是可以確認的。極端點來說,你住台北結果報金門,雖然施測單位只能選擇相信,但是如果在大安區的電話卻有三成的人告訴你他在金門呢?

目前台灣有1158萬的市話用戶,個別民調公司常常接案,累積大量經驗,因此使得各種一般人想像的施測效率跟干擾民調手法,會因為經驗累積而逐漸排除。

但是手機號碼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NCC公布的手機前綴碼加上尾數,總共可能被抽樣的手機號碼多達6700萬組,而實際上有開通使用的門號則大約有2800萬組,台灣具有投票權的人數?大約是1900萬人。

看到這就應該要想到問題出在哪,這代表有四個問題需要解決或是處理。

第一、因為手機民調還沒有廣泛的被使用,所以民調公司的經驗法則不足,是否可以在有效率的在時間內完成抽樣調查,而保證調查資料的可信度夠高?不要忘了手機的號碼跟你居住地的區碼是沒有多大關聯性的,你住台北可以回答在金門,40歲的說自己20歲,是可以透過加權比重影響全國性的調查。

第二、開通使用的門號有2800萬組,比起有投票權的1900萬人顯然是多出了許多,也就是有一大部分的人擁有兩個以上的門號,甚至不少人有兩組以上的門號。這就可以造成樣本數的機率改變,想想看,你身邊有多少朋友有兩支以上的電話呢。

第三、這些顯然多出來1000萬組的門號,又到底跑哪裡去?其實這些門號有很大一部分是地區小型的通信行,為了業績而透過種種灰色甚至不法的方式申辦出來的門號,這些門號在短時間內都會維持開通,最後可能因為無法持續繳納而被停話,這個數量雖然一直持續在變動,但想要在網路上大量採購這些門號來運用絕非天方夜譚。

考慮到前一段我們談到妥當部署的問題,即便是母體變得更大,但因為民調是抽樣達標就停止,實際上可能抽選到並答題的手機門號數量可能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龐大,大量採購門號來支持特定候選人,是有機會影響民調結果的。

第四、由於手機民調還未被廣泛運用 因此對於民調公司來說 如何有效的抽樣與調查,是否已經建立有效率的經驗法則?假使在技術與運作機制尚未成熟的狀況下,運用在重大的選舉民調上,是否可能會產生猶如2018年11月24日公投的混亂?

如果要把市話民調排除手機使用者當作不準確的理由,那也意味著民調時間不應該限制在晚間六點半至十點,不然這也排除了輪班工作者,這可是勞動大軍的主要工作樣態。而決定總統候選人的民調,我們卻只願意調查朝九晚五者的意見?

這一段文字的意思,並不是指責民調規範中的不合理,而是如何運用穩定有效的民調機制,讓民調工作能順利且穩定的狀態下完成,不然最有效的民調應該就是直接投票,全國普遍都可以參加,豈不是最準?

民調實施條件限定在特定範圍內,主要還是為了建立各種防弊措施的規範;手機民調最大的漏洞,在於經驗不足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若我們認為這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那麼讓過程中充滿不確定性,顯然也不會得到一個眾望所歸的結果,除非有些人寄望的,就是利用不確定性來產生令人驚豔的結果。

來補充一個大家最愛的陰謀論吧,大家都知道手機是用電波傳輸訊號,而市話不是,所以常會發生停電的狀態下只有市話可以通,但手機卻因為基地台停止供電而失能的情形。

講直接停電或許太誇張,但市面上就有販售可以干擾GSM各種頻段的設備或是遮斷器,若只是要做為一次性的消耗品,弄個小貨卡裝干擾儀器,在民調時段上跑去敵對陣營多的地區,豈不是就達成降低對手樣本的目的。

這些商品當然有使用上的限制與規範,但防君子不防小人,對於想要左右民主國家未來的邪惡來說,防君子的規範也只存在於NCC的網頁上而已。

我們提出這些思考,從來都不是只為了防範,想賣弄小聰明的小政客而已。

最後,提一下網路聲量跟民調初選的關聯

最近民進黨的立委初選陸續結束,最後的結果則是跌破了許多人的眼鏡,老將落馬而幾乎無全國知名度的地方政治人物,則成功挑戰許多知名且連任多屆的現任者。

這個結果對一般老百姓來說可能沒甚麼,或者覺得只不過是立委忽視經營地方的因素,但這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察點。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對於各種假新聞或是網路聲量,或是民意調查都有些相當的認識,尤其是關心政治的人來說,就是近期最熱門的話題。

然而這幾個課題之間又是怎樣的關聯性呢?

以下先來探討第一個課題,網路聲量等於支持度嗎?能否轉換為民調支持?

一如往常的, 民進黨立委初選的方式依然是用市話民調方式進行,傳統上政治工作者常會說知名度就是支持度,但是網路聲量是否就是知名度呢?

稍微用GOOGLE檢閱一下嘉義市

落馬的現任立委李俊俋有539,000項結果

而打敗他的對手王美惠大約是203,000項結果

而王美惠某種程度上算是台灣常見的菜市場名,因此加上了嘉義兩個關鍵字以後, 搜尋結果變成

李俊俋209,000項

王美惠89,400項

台南第一選區的狀況

現任立委葉宜津有710,000項

挑戰成功的賴惠員有156,000項

加上台南後

葉宜津366,000項

賴惠員121,000項

很顯然的 所有的現任立委在google搜尋都比挑戰者有兩倍以上的搜尋結果

如果利用專門分析臉書聲量的工具「專業儀錶板」來看

李俊俋委員的談論數是4315

挑戰成功的王美惠….好,她甚至不在專業儀表板的計算範圍內,兩者粉絲相比較將近十倍的差距(李俊俋6.1萬、王美惠6795)

台南的葉宜津談論數是5800,而挑戰者賴惠員則是2700

同一時間,我們來看看總統級的網路聲量是怎樣的分布(由於專業儀表板的資料有所調整 因此以談論數僅能計算到4/25日)

韓國瑜的談論數是114,531

蔡英文是286,427

賴清德是43,776

柯文哲是201,374

筆者挑選相近時間發布的總統候選人民調,韓國瑜遙遙領先其他人,更值得注意的是,談論數以五倍之差落後蔡英文的賴清德,在民調中卻微幅領先蔡英文。

看完數據了,包含已一錘定音的立委初選,以及持續在變動中的總統人選都看到一個很明顯的事實

「臉書上的談論數、資料量、曝光度,都跟是否得到民意的支持,完全不呈正相關」

所以那些還忙著在臉書上製作醜化對方圖文的粉專,到底在忙甚麼?

回到先前王立第二戰研所所長談過的各種階級概念,我們必須了解一個概念

「通路」

實體社群之間的聯繫是一種通路,傳統媒體是一種通路,網路也只是一種通路。這些通路之間的運作,或有交叉的運用,但是那都只是外溢的效果,我們不應該 指望A通路可以打進B通路的群體,就像很多人曾經在網路媒體興起時宣告傳統媒體的死亡,但是除了記者的薪水變差之外,傳統媒體還是活得很好,而且依然以遠大於網路媒體的資本運作著 。

這理由很簡單,點到點之間,或直或曲,就是一個路徑。

關鍵始終在我們選擇的路徑,是不是真的能到達我們要的目標呢?現在在網路上大肆宣傳,無論攻擊、吹捧,跟這些政治人物實際上的支持度是怎樣的關係?

這些沒有網路聲量的初選獲勝者 到底是怎麼脫穎而出?這就要回到民進黨初選民調的機制來一探究竟了,而這裡我們也必須要同時思考,有些人瘋狂支持手機民調的原因究竟為何。

真正想要左右初選結果的勢力或許不是甚麼小派系、小人物

因為台灣的選舉結果可能影響的是整個地區的經濟與安全體系,這也是某些政治人物的主張,當某些外在勢力發現他們不期望出線的A候選人在S地區支持率特別高,那麼就在民調實施的時間(反正都會公布給大家知道),搞些刺激的事情。 獲勝者或許能歡天喜地的接受民主的結果,卻可能根本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可以操作出來的反民主結論。

 

Share this pag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