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en
August 23, 2024
论及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这个词的流行,法国人的贡献才是独一档。别的国家黑英美系的内容加起来都比不上法国一家,以至于任何英国黑料,你都可以合理怀疑是法国人的运作。
18、19世纪,盎格鲁-撒克逊这个词在英国本土属于是很少用的词汇,盎格鲁(Anglo)这个词随着历史发展基本上被英格兰(England)完全取代了,撒克逊(Saxon)这个词则用得更少,几乎没有英国人会这么称呼自己。法国人秉持着人身攻击必论及祖宗的原则,把England这个词的祖源Anglo-Saxon又挖出来,并重新赋予了生命和活性。
塞缪尔·亨廷顿写过一本政治著作《文明的冲突》,详细阐明了各地区文明版块的特点和冲突。但这其实都是法国人玩剩下的,差不多从十九世纪开始,法国人就开始联西、葡抗英,自认为是地中海拉丁民族,和大西洋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是不同、对立的。
所有群体都无疑是易怒和冲动的,但程度差别很大,例如拉丁群体和盎格鲁—撒克逊群体之间的差异就十分显著,法国历史学最近的研究成果就生动阐释了这一点。二十五年前,仅仅凭一封据称侮辱了大使的电报,就直接引发了巨大愤怒,紧接着就爆发了一场可怕的战争。几年后,电报通告了谅山一个无关紧要的反叛,也立即引发一场众怒,并导致政府被推翻。与此同时,英国远征喀土穆的军队经历了更严重的挫败,在英国却只引起了轻微的不满,没有任何大臣被免职。所有群体都具备雌性特征,但拉丁群体是最雌性化的。凡是相信他们的人,都能很快获得命运的赏赐,但这只是暂时得以从塔皮安悬崖的旁边绕开,最终还是要从那里摔下去。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古斯塔夫·勒庞(1895)
除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化”(une culture anglo-saxonne)、还有盎格鲁-撒克逊模式(modele anglo-saxon)、盎格鲁-撒克逊主义”(Anglo-Saxonism)、盎格鲁-撒克逊国家(pays anglo-saxons)、等等等等……
自从发现了这个词,法国差不多到了凡英美必称‘盎格鲁-撒克逊’的地步。
法国人强调盎格鲁-撒克逊性,本质上还是为了强调自己的法国性、拉丁性、欧陆性和地中海性,是为了自己的民族构建。因此法国人事实上并不在意‘盎撒’这个异常古老的词是否恰如其分,是否能简单概括分布极广、历史沿革极复杂英美系实体。
紧接着,由于法国文化在拉丁世界的影响力非常大,这一说法于是传遍了欧陆、拉丁美洲。众人发现,盎格鲁-撒克逊人称呼英美系实在是太好用了,横跨三个大洲五个国家的复杂概念用这一个词就概括,太方便了。于是这个概念传播的越来越广,以至于登堂入室在越来越多学术内容中被使用。
到了20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一词还有了海洋性和欧陆性的差别。德皇威廉二世自己就是日耳曼系的条顿-德意志人,和英美系血统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也用盎格鲁-撒克逊秩序、大西洋文明表示英帝国和海洋秩序,用‘大陆文明’代指德意志帝国。
然而文化的作用从来都是相互的,拉丁民族通过英美系确认了自身民族属性的同时,英美系也认下这个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身份。英美本身是长期对立的,但被统称为盎格鲁-撒克逊则彼此都能接受。时间一久,真的强化了所谓的盎格鲁撒克逊概念,不列颠岛民的罗马性、凯尔特性、诺曼性都被忽略了,美国人的美洲性、欧洲性都被忽略,被外界极其简单粗暴被统一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性。
随着法国人、欧陆人、拉美人几十年如一日强调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大西洋民族性,盎格鲁-撒克逊这个本来差不多快要被英格兰、美洲人消灭的概念,又重获新生,甚至于道成肉身,成了英美系国家的统称。
墨西哥与美国之间的文化差距远远小于土耳其与欧洲之间的差距。墨西哥的宗教是天主教,它的语言是西班牙语,它的精英历史上倾向于欧洲(他们把子女送到欧洲上学),最近则倾向美国(现在,他们把子女送到美国受教育);盎格鲁-美国的北美与西班牙一印第安的墨西哥相互适应,应当比基督教的欧洲与穆斯林的土耳其相互适应容易得多。——《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塞缪尔·亨廷顿(1996)在 19世纪,第一种解释非常流行。历史学家相信美国体系是从学者们所说的“日耳曼起源”的自由制度转变过来的,据说这些制度从德国的森林流传到英国,最后到了美国。接受这一观点的历史学家通常来自盎格鲁 -撒克逊族群,有大西洋的气质,政治上又是辉格党。他们中多数人在德国历史学派受过理想主义和制度主义传统的训练。——《阿尔比恩的种子》大卫·哈克特·费舍尔(1989)
至此,盎格鲁-撒克逊这个概念已经大成,可以表达大西洋文化、英美系民族、海洋秩序、殖民结构等等……泛用性之广可以说是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盎格鲁撒克逊,这大概也是盎格鲁-撒克逊这个词如此火热的根本原因吧……
这里纠正一下上文可能产生的误区,以及各位的误解,英国人不是不完全用Anglo这个词,而是很少用。比如安立甘宗(Anglican Church),我们翻译成英国国教,但其实直译就是盎格鲁宗。
苏格兰圣公会(the Scottish Episcopal Church)其实也是英国国教,但是拒绝了这个种族性极强的‘盎格鲁’之名。由此可见,盎格鲁这个词其实和英格兰密切相关,并且不包括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等地区。属于有点政治不正确的词(也许可以叫皇盎撒)。
有人说英国人会用Anglo作为联合王国的简称,但就我找到的资料而言根本不存在这个现象。绝大多数情况下,英国人都用Britain(不列颠)代指英国,英国公文几乎从来不用Anglo这个词。
那么,到底是谁喜欢用Anglo这个词呢?为什么非要用这个老掉牙的词形容英国呢?
答案是历史学家,历史学家很喜欢用Anglo这个词代替长到过分的联合王国全称。Anglo即简短好写又清晰易读,扫一眼就知道,比最简略的Britain也要易于分辨得多。而且Anglo这个词高度存古,在英语环境内显得非常古色古香。再说通俗点就是Anglo、Albion之类的词古老又用得很少,因此看起来逼格高,很适合学者用来装杯。
尽管联合王国政府自己署名必定写全,但历史学家是否秉公记录就全看操守了。然而有操守(写全称)的历史学家根本没有话语权,留下来的往往是更易于分辨的简称和别称,于是事件记录往往是:
Anglo-German Naval Agreement(英德海军协定)
Anglo-Irish Treaty(英爱协定)
Anglo-France Treaty(英法协定)
等等……
讲到这里应该很清楚了,英国人自己喜欢用Anglo这个词是站不住脚的,稍微正式一点的英国文件都不用Anglo这个词。Anglo这个词确实是被历史学家挖出来重新赋予意义的,我之前说是法国学者在推广Anglo-Saxon这个词时出了大力,但英国学者同样功不可没。
就发展轨迹来说,应该是先有少量英国学者用这个词的,然后法国人才有样学,甚至于发扬光大。正如英国人最早根本不叫运用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是法国人定义了这应该叫工业革命。
在英国本土,Anglo几乎不会出现在任何报纸公文上,在民间也很少有英国人叫自己是Anglo,美国更是自造了White 概念。可以说,Anglo概念在任何环境下都并不牢固,但是唯独学术圈,用Anglo代指英美系的现象却是蔚然成风。这种既非正式名称(比如尼德兰)、又非俗称(比如Yankee)而是纯粹做为学术名称而被广泛传播的现象也是比较少见的,当时的‘拉丁民族’现在完全不能与之对位,我能想到为数不多能够与之对应的是‘阿拉伯世界’概念。
虽然这类说法并不正式,但也有其合理性。大家也不用为这种民科代替官方的现象感到奇怪,我再举个简单易于理解的例子。
我们现在一般把巴黎和会谈出来的条约叫做【凡尔赛协定】(法语:Traité de Versailles;英语:Treaty of Versailles),这也是历史学家通用的说法。
但它的正式名称其实是《协约国及联系国与德国之间的和平条约》(法语:Traité de paix entre les Alliés et les Puissances associées et l’Allemagne ,英语: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
换成是我,我也用简短易懂的那种啊……
有人提到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Anglo-Persian Oil Company),这个例子确实证明英国人有时会用Anglo代指自己,但这个例子也只能证明这个词有在使用,没法证明它能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