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大陆地区人士如何润港台地区?——“小三通”前陆港台间人口迁徙通道研究(1949-1987)

南塘少阁主
August 14, 2024

最近阅读《悠悠长水 谭其骧传》一书,笔者发现一位传奇史学家牟润孙,1949年上海解放后竟然秘密逃往宝岛台湾,剧情之曲折离奇,叹为观止,于是着手查找资料,遂成此篇。

众所周知,1949年以后到1987年台湾地区允许原籍大陆者回大陆探亲之前,由于中国大陆地区奉行“一边倒”政策,近乎闭关锁国,由陆赴港台官方只有一条通道,那就是通过罗湖口岸入境香港,当然赴港者必须持有官方护照或者探亲证。想去港台但没有官方护照那就只有偷渡了,深圳河最窄处不过数米,会游泳的人不需要多长时间即可游往对岸。因此,我将由陆赴港台的历史时期分为岛-台时期(由沿海小岛到台湾)、罗湖口岸时期、偷渡时期(也被称为“大逃港”),如下文所示:

岛-台时期(1949-1955)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除了金门马祖之外的沿海岛屿之前,存在一个窗口期,那就是1949年至1955年,有意愿赴台者只需要在沿海地区雇船前往舟山群岛(1950年5月之前)、大陈岛(1955年2月之前)即可。牟润孙、溥心畬就是在此期间偷渡至舟山群岛,然后在舟山乘船或飞机抵达台北。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而上海仍在国民党政权手中,沪杭铁路交通断绝,原定5月上旬的一次课无法再上。上海解放后,沪杭线客车于6月间恢复。6月底,谭其骧去上海探亲,得知暨南大学已停办,学生并人其他大学,教师也另行安排了。他本是浙大教授,实际并非专任,自然不存在安排问题。他偶然遇见牟润孙,知道牟正准备去同济大学作宣传历史唯物主义的报告,以为牟进步甚快。但不久就听说牟已失踪,以后得知他从浙江沿海潜逃香港,如不走必遭镇压。(《悠悠长水 谭其骧前传》作“但不久就听说牟已失踪,以后得知他从浙江沿海潜逃,在海上遇盗,到香港时已一无所有。牟因与国民党特务机构有关,如不走必遭镇压。”)31年后,谭其骧才收到牟润孙的来信,知道他将从香港赴京出席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1980年4月9日,谭其骧与牟润孙在京西宾馆重逢,此时的牟已作为首批访问大陆的港台史学家代表而备受礼遇。会议期间,牟在大会报告,集体摄影时被安排在前排胡乔木旁就座,会后不久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悠悠长水 谭其骧传》,第142页。

4月,共軍渡江攻佔南京,進逼上海。先生與夫人自上海逃離,中途遇盗劫走隨身財物,流落至舟山島。後得台灣大學校長傅斯年(1896-1950)協助,方能取得入境證,輾轉抵達台灣。暫居方豪神父寓中,後由傅斯年之推薦,任台灣省教育廳編審委員會委員。

——《牟润孙先生学术年谱》

按照《牟润孙先生学术年谱》的说法,牟润孙夫妇于1949年4月从上海坐船偷渡至舟山群岛,中途遇海盗,财物尽失,流落舟山群岛,后经傅斯年的协助取得入境证,最终辗转抵达台湾;而按照《悠悠长水 谭其骧前传》的说法,牟润孙是1949年6月底前后经舟山群岛抵达香港。对比两段史料,既然当事者谭其骧是在上海解放后遇见牟润孙,那么可以肯定牟氏应是1949年6月底以后偷渡舟山群岛的,准确时间应该在同年7月,而《悠悠长水 谭其骧前传》则是将牟润孙的目的地搞错了,牟氏本来已无财物傍身,哪里还能抵达那么远的香港。由此看出,因为牟润孙后来定居香港,葛剑雄先生就误以为他直接从舟山偷渡到了香港。

八月,(溥心畬)先生率家眷由吴淞口到沈家門。九月由舟山乘飛機到臺北,暫住凱歌歸招待所。

—— 《溥心畬先生詩文集・年譜》,第12頁。

而溥心畬则比较顺利的多,1949年8月他携家眷从吴淞口坐船至舟山沈家门码头,8月18日晚解放军发动舟山战役,9月他从舟山乘飞机到台北松山机场。

因此,牟润孙与溥心畬的偷渡路径差不多,都是从上海某个码头抵达舟山沈家门码头,然后乘船或飞机前往台北。

罗湖口岸时期(1949-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罗湖口岸在官方层面一直是开放的,只要是护照以及探亲手续合法,都是可以赴港的,这一时期的代表就是余英时与张爱玲,余英时是1949年12月由京赴港探亲,张爱玲是1952年4月接到港大入学通知并于7月赴港上学,最终二人都决定留在香港。

偷渡时期(1957-1979)

1966年11月,中央音乐学院两派造反组织内战正酣,对“黑帮”的看管相对放松了一些。马瑞雪便于此时潜回北京。一天夜里,在一位医生朋友的家里,她和马思聪秘密见面。谈话是在这家的厕所中进行的,这位开业医师则站在门口替他们望风。父女俩长谈了好几个小时,女儿仍不能说服父亲冒此一险。马思聪回家后整整一夜辗转难眠,权衡轻重,最后,他到底听从了那位朋友的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不走,断无生理;走了,将来局势正常,还可以回来。”下了决定以后,于1966年11月中旬的一个星期二,马思聪化装成工人模样,戴了大口罩,穿上棉大衣,临行还揣上了他那把心爱的小提琴,提心吊胆地登上火车,两天后便到了广州。1967年1月15日夜9时,一位轮船驾驶员用自己驾驶的那艘002号电动拖船,从广州市郊,载着马思聪一家四口,悄悄驶出黄埔港口,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他们到香港后,过境到美国定居。

—— 《“叛国者”:马思聪在赴美之后》

在大陆政府对于赴港探亲的证件办理越来越严格之时,偷渡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第一次五年计划结束,迎来第一批“大逃港”浪潮,许多被批斗的知识分子与地主等无奈偷渡香港,一直到1980年代初期,深圳等沿海城市实行改革开放,“大逃港”才结束。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就是倪匡与马思聪。倪匡是1957年5-7月间从内蒙扎赉特农场经大连、上海逃到澳门再入境香港;而马思聪于1966年11月从北京坐火车到广州,然后于次年1月15日雇船至香港。

Share this pag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