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在英国:大选来了,他们投票吗?如何参与英国政治?6名移英港人的自述 – 端传媒 –

他们都为了民主自由奔向英国,但对“民主自由”理解各异。

英国大选特约记者 孙乐欣 发自伦敦

英國將於7月4日舉行大選,屆時下議院的全部650個席位都將改選,保守黨的14年執政也很可能在今夏告終。我們此前已刊出關於英國政經﹑民生政策的懶人包與梳理現況的數洞欄目,亦將刊出一系列專訪及其他相關專題。請按此追蹤「2024 英國大選」系列。端也推出了免費的英國大選新聞信,請按此訂閱。

英國即將於7月4日舉行全國大選,改選下議院全部650個席位。根據英國媒體普遍使用的英國調查委員會(British Poll Council)數字,截至6月8日,44%選民表示將會投給工黨,保守黨預計只會獲得大約兩成選票。進入6月,各黨競選工程開始白熱化,現任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工黨黨魁施紀賢(Keir Starmer)四出拉票,參與電視台辯論,就生活成本、醫療、經濟、移民等熱門議題爭取選民支持。

這次大選是自2020年始的香港移民潮以來的首個全國大選。英國政府在2021年推出英國國民(海外)(BN(O))簽證計劃,截至2023年12月,已簽發超過19萬個簽證,而所有在1997年前出生,持有BN(O)護照的移英港人,都有資格在7月大選投票。從BN(O)簽證申請人的年齡推算,超過11萬香港人將合資格首次在英國大選投票,雖然只佔整體選民數字不足1%,但在某些港人移民較密集的選區,他們的選票有可能具決定作用。這些港人選民在面對全新的生活、政治制度、傳媒生態下,如何理解英國的公民社會,又將如何使用手中的選票?

這篇報導訪問了6名有投票權的在英港人。當中,有人想參與英國政治卻無從下手,有人主要從香港YouTube頻道獲得資訊,有人自稱偏左,有人偏右,有人對英國的公民社會有意見,也有人不期望大選帶來改變,只想履行失卻的公民權利。除了一些事實問題我們有進行核查並在編按糾正,我們忠實地呈現了他們各自的觀點。最後香港人組織Vote4HK的籌委,也與端傳媒分享了對移英港人參與政治的看法:香港人能不能不靠網上「KOL」獲取資訊?能不能不像以往的移民一樣,只能低頭生活?

Annie,63歲:無從入手英國政治

我在香港出生,見證香港在英國殖民管治下發展的黃金時期。幾年前香港的改變令我很不舒服,在2022年初決定離開。

英國政府很積極呀,來到不夠一年,它已經寄信給我,提醒我登記做選民。

我有登記,但沒有在地區選舉投票,沒留意也沒參與,因為我真的毫無頭緒。我不知道地區議會如何運作,不知道誰參選,不知道他們的政綱,更不知道從哪些渠道得到相關資訊。有些地區的選舉氣氛好像熱烈一點,但起碼我在格林威治(Greenwich)這一區,連選舉小冊子都沒收到。

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入手認識英國政治。我不想隨便選一個人,這太不負責任了。

但在香港,我不是這樣的。我會留意政治,也有明確的投票意向。投區議員的話,我會先考慮他是否能為地區事務帶來實際貢獻,立法會選舉則會先考慮候選人的政治立場。我很清楚有哪些政黨,他們一直以來在社區做過什麼。但在英國,我沒摸透我應該怎樣做。

我覺得語言是最大的問題。我在香港是從事內地貿易相關的工作,不常接觸英文,要重新認識英國政局,天天看冗長的英文新聞,真的太困難了。現在我只看BBC,因為它更新得很快,報導也比較簡潔,可以讓我快速了解當天發生什麼事。現在我的心態也有頗大改變,退休以後,我好像懶散了許多,生活又沒太大問題,因此沒什麼誘因留意新聞。臉書和新聞軟件有通知,我就看一下,不會刻意每天留時間看新聞。

我該如何形容英國呢?挺好的,國家經濟沒什麼起色,就像一個沒有生活動力,躺了很久的人。但畢竟這是民主國家,政府推動的政策不會過分偏離民意。我剛來英國時,政府剛取消新冠疫症的限制措施,一開始我很擔心,只是想該如何應對殘存的病毒。後來我因腿骨折入院,真正接觸本地的醫療系統,便開始對英國改觀。英國醫護人員的薪水和香港差那麼遠,服務還這麼好,我感覺自己被當作一個病人被照顧,我真的很感謝他們。

這也消除了原來我對未知的恐懼,原來我六十多歲,也能應付一切改變。

來了英國兩年,我就是覺得很安心,終於不用只是想要爭取什麼,就這樣維持現在的生活模式,應該也不會有大改變。我也沒什麼要爭取,不知道如何爭取,也沒有必要爭取。

我身邊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樣,不知道如何入門認識英國政治,當然也有例外。我有朋友住在薩頓(Sutton,位於倫敦南部),在某次活動認識了自由民主黨,便毅然加入協助他們的選舉工程。這個黨好像很積極打入社區,讓更多人認識他們。

我會更努力參與英國政治,更留意未來大選。我比較關心社會福利、醫療等社會議題,因為它們與我的退休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這幾方面,我起碼能說出我的感受。我也會因應自己的退休狀況,決定投哪一個黨。但我希望英國政府能給我們多點資料,起碼告訴我們去那個網頁搜尋選舉資訊。如果由得市民自行搜索,應該會打擊了我這些懶人。

未來我會努力的,希望我和以前一樣,盡公民責任了解我所在的地方。

Henry,50歲:「左膠」在英國

我之前有投票呀,我這些人號稱「左膠」,當然投了偏左的政黨。在5月初的地區選舉中,我分別投了工黨和自由民主黨(Lib Dem)。

我們的選區是貝克斯利(Bexley,位於倫敦東南部),選舉前政府寄來一本小冊子。我看得很仔細,從頭看到尾,才發現它沒有列出所有候選人的資料,原來政黨要向選舉委員會付錢,才能獲得一頁宣傳,也挺有趣的。不過我一早已經想好投給誰,畢竟所有候選人的政綱大同小異,都是改善治安、交通、休閑設施之類,我也不期望他們真的能落實,理想和現實肯定是有差距的。他們的最大分別,就是整體而言工黨偏左,保守黨偏右,我本身就不支持保守黨反移民和脫歐的取態,所以完全沒想過投保守黨,工黨比較切合我的政治取向。

我也有考量如何把手中選票的效益最大化,例如自由民主黨勝算不大,但我把其中一票投給他們,讓他們按比例分得一點議席,讓政府的政治光譜更多元。

我覺得自己對英國政治有7分認識吧。我有留意新聞,有看一些YouTube影片,了解不同社會議題的背景資料,也有訂閱《衛報》的新聞信,最少會從電郵看每天的新聞標題。《衛報》是偏左的,很明顯影響到我了,但也是正常的,我自己也比較認同它的取態。

我認識的香港人普遍都不太關心英國新聞,主要都是透過臉書和YouTube影片認識英國時事,但我猜這和移民關係不大,或許他們在香港也是這樣。相反,我本身就對政治很感興趣,別說移民,就算只是旅遊,我也很想認識當地的歷史和風土人情,而且住在一個地方,卻完全不認識它的政治制度,感覺不太好吧。

學習政治挺有趣的,雖然好像沒什麼用。

投票也是,不論在哪裏,我從來都沒想過不投票,但說不出為什麼。我一到18歲就登記做選民,每次都會投,就是很順理成章的,不是崇高地希望改變社會。我明白一票就只是一票,不能改變什麼,但我不會因此不投票,因為所有人都不投票,就不會有改變,頗弔詭的。

我會在大選投票,暫時還是傾向工黨,應該不會改變。我發現在英國,這樣一直支持一個政黨,其實不太常見,但在香港,頗難想像一個親泛民的人突然投民建聯。以前在香港,每次投票都有一個更大的題目在上面,是否親共已經凌駕了政黨的施政方針和選民的決定,令人不考慮其他因素,便二元地歸邊。英國沒有這個問題,允許人有不同的取態和隨時改變,我想,真正的民主就是這樣。

來英國前,我沒有特別想像英國的公民社會是怎樣的,只是覺得社會比較開放,包容不同聲音和意見。但來了以後,有些狀況讓我頗意外。例如在支持巴勒斯坦人的示威,有示威者因高呼「從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將獲得自由」被控反猶和拘捕。如果政府號稱自己保護言論自由,不是應該包容這些言論嗎?

還有我剛來英國不久,鐵路罷工就開始了。當時我看見鐵路公司的員工派傳單,我還會特地過去拿一張,說一聲支持,心想這樣工會有談判權,真的是民主平等,香港都沒有呢。但實際生活下來,他們不斷罷工,我就發現不對勁,原來他們的薪金福利都不錯。以前我總覺得自己比較支持工人權益,如今我也會質疑,他們這樣罷工合理嗎?

還有一點,我感覺英國人普遍都不關心政治,至少我認識的英國人都是這樣,除非是最貼身的議題,例如通脹。但這很正常,大部分香港人不也是因為2019年的事情,才多點關心政治嗎?人就是這樣,時局動盪時就會很投入,但時間過了,習慣了,就不再關注,這很可悲,也很現實。

因此,我覺得移民的香港人都是先關心自己的生活,想好如何適應,如何過日子。社會不算動盪,好好的為何要看新聞?倒不如看Netflix。

我真的是個人比較對政治感興趣而已,甚至不知道會不會長遠在這裏生活。就算會,我應該也會覺得自己是個住在英國的香港人吧。

對於大選,我沒有特別關注什麼議題。如今工黨很有可能勝出,我倒是比較關心之後政策會怎樣。但我很現實的,他們上台後,到底能帶來多大改變呢?

Jenny,50歲:看「KOL」了解英國

我沒有留意幾個月前倫敦的地區選舉,也沒想過要投誰,因為我一早就知道那天我不在英國。對了,我也沒看誰當選,因為我根本不知道從哪裏看。你知道可以怎樣找選舉結果嗎?我一會看一下。

我會在大選投票的,但來了三年,確實不太清楚這裏的政局。我沒有天天看新聞,只是時不時看BBC和超級市場的免費報紙,與朋友和先生討論,不過最主要都是看移英港人的時事YouTube頻道,例如「綠豆」、「各位,我係王俊彥 」和「鬆仔」。其實要了解時事,真的沒什麼困難,因為現在真的有很多廣東話新聞來源,看他們的影片就能知道英國發生什麽事,根本不用看英文。我覺得來英國後,我對政治認識更深了,以前我在香港,什麼議員什麼政黨都不知道,不過是2019年後,多看了一點新聞。

大選我主要都是關注醫療、住屋和交通。鐵路罷工真的很麻煩,但沒辦法,這是他們的文化。至於支持哪個黨,我真的不知道。

我都是聽YouTuber說,過往工黨執政都比較差,保守黨好一點,但現在保守黨好像有很多醜聞,令經濟變差,脫歐後通貨膨脹,人們都很失望。我之前的公司也是因為脫歐失去大量歐洲生意,決定裁員,我也是受害者。但人人都說每逢工黨上場,國家就會一塌糊塗,所以感覺兩大黨都不太好。可能投自由民主黨吧,換一個執政黨,會不會比較好呢?

雖然我和香港的實際距離變遠了,但我還有關心香港新聞,甚至看得比英國多,反而感覺英國新聞是另外加上去,額外要看的。其實有心的話,自然能夠了解這裏的政治狀況。我們常常都會收到傳單,說地區政府有什麼會議,但我們沒有參加過,因為我不知道有哪些人,更不知道他們說什麼。我們也沒動力參與,天天已經要上班,假期就更不想去。

或許主要是我們的問題吧,我在香港也不會參加這些活動。

對我來說,成為英國公民就是多個保障,多個選擇,多點安全感。

英國環境不錯呀,住的地方大了,舒適很多,外面總是綠油油的,令人很放鬆。我現在沒有工作,但有參加本地圖書館讀書會和在慈善商店做義工,認識了一些本地人,日常生活遇到疑難可以詢問他們,例如為何冷暖水的水喉是分開的。但基本上都是表面寒暄,始終有語言障礙,不能像和香港人一樣深入交流。

之後大選,我還是會多看新聞,多和朋友討論,多看YouTube影片吧。能投票就參與一下,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Joe,36歲:治安最重要

我本身是英國公民,太太則有BN(O)護照。我們2020年尾來到英國,已經投三次票了。

我們來到英國,就立即登記做選民。一來最重要的,就是做選民可以增加信用評分,向銀行借貸什麼的都容易點;二來就是想參與一下,投選喜歡的候選人。

我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傾向保守黨的。剛來英國時新冠疫情爆發,他們實施封鎖政策,呼籲民眾打針,以及後來及早解除封鎖,促進經濟復甦,這些我都非常認同。上一次地區選舉,我也投了保守黨,因為它暫時是第一大黨,比較多資源和人才,能更有效地落實地區政策。而且我不想工黨的簡世德(Sandiq Khan)繼續做倫敦市長,他不斷擴展倫敦的20英里地區,把時速限制至20英里,好像是要從駕駛人士罰錢,用來在學校提供免費午餐,卻沒著墨治安或增加警力,沒解決我心目中最重要的問題。

對了,我覺得治安是最重要的。人身安全當然最重要呀,倫敦常常發生搶劫和斬人案,我覺得安全,出門也輕鬆一點。

治安也和難民問題有關。我不是種族歧視,但難民問題確實會令治安惡化,很多時候都是難民或低收入人士偷東西。(編按:英國過去幾年,罪案率其實一直在降低,難民和移民並沒有顯著增加犯罪率。研究顯示,即使英國的外來人口比例上升,但財產犯罪率卻在下降。)我覺得工黨對難民比較有愛,施紀賢說會在法國邊境加緊巡邏,減少難民入境,我覺得還好;但難民進來了,他又不採取行動,不會驅趕或送走。保守黨的盧旺達計劃不是最好,但起碼有做些事情——雖然我還是覺得要把難民送回去的。

但我不知道大選會不會投保守黨。我們來了英國不夠三年,已經換了三次首相,每次都花很多錢再做選舉和換內閣,還有很多保守黨議員跳船,換去其他黨派。黨內如此不團結,四分五裂,如何有所作為呢?而且如果黨魁還是辛偉誠,我也要再想一下。我覺得他的行為舉止有點「離地」和奇怪,例如之前他沒戴安全帶被罰款,他比國王查理斯有錢,還有他老婆逃稅……他不是不理會民意,就是太有錢了。我希望未來首相可以團結政府,以及貼地一點,真正理解民生所需。

不過情況再壞,英國政府都不會強推大部分人反對的政策。當時我們就是看見香港政府根本不願意和市民溝通,對政府完全失去希望,才決定離開的。

唯一最近令我有點意外的,就是倫敦市政府對支持巴勒斯坦遊行的態度。有報導說倫敦市長簡世德本身是穆斯林,支持巴勒斯坦,所以就算政府親以色列,倫敦警方也允許示威者破壞猶太餐廳,挑釁和罵猶太人(編按:依法,倫敦市警隊獨立運作,目前無報導證明簡世德有嘗試要求警隊寬待任何一方的示威者)。我明白以巴問題很麻煩,支持哪一方都會得罪另一方,但政府總不能任由他們破壞騷擾,起碼要把示威控制在某個區域或時段,或加緊巡邏,令治安好一點吧。更何況支持巴勒斯坦還不算主流意見,和香港的情況不一樣。當年大部分香港人都反對逃犯條例,政府還強推,人們才要用激烈的行為,逼迫政府回應。要不是政府漠視民意,根本不會有衝突,香港在2019年前的遊行示威都很和平的。

我本身對時事都很感興趣,現在主要是看BBC和端傳媒、追新聞等中文媒體,也會上網搜尋不同選舉和社會議題的背景資料,不過主要都是看中文。我英文不是特別好,常常看了一大篇英文新聞,已經忘了那個官員的名字,只記得是關於某某部長。我又沒買電視牌照,不能像在香港一樣每天看晚間新聞。身邊的香港人朋友都很少討論時事,我也沒怎麼接觸英國人,因為我只是跟香港公司從事會計工作。

英國的選舉資料真的滿難找的。政府寄來的宣傳單張只有一兩句介紹候選人,網上也只有他們的電郵和照片,連新聞文章都沒總結他們的背景和功過,不知道他們以前做過什麼社區工作。以前工黨常說自己執政就會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如今他們的政綱也和保守黨越來越相似。我希望政府提供多一點候選人的資料,兩個黨的分歧大一點,讓我比較容易選擇。

如果工黨有更好的方法解決難民和治安問題,我也會選他們的。但如果兩邊差不多,我就會用左翼右翼選擇吧。也沒什麼特別原因,只是覺得右翼和我的個人理念比較相近。我偏向支持資產階級,靠自己努力賺錢;左翼較主張公平,分配資源給低收入的人,我卻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都要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可能要過好幾代,但總要自己努力的。

如果還是辛偉誠,可能我會轉投英國改革黨(Reform UK)——我真的不知道。

如今看民調,保守黨應該不會贏了。但我會投票的,哪怕只是零點零幾百分比,表達我的意願也好。保守黨多一點議席,成為第二大黨,挑戰執政黨的力量應該也頗大吧。

Esther,45-55歲:BN(O)取態關鍵

我們一家是2021年來英國的,還有幾年就可以成為英國公民。這很重要,到時候小兒子的大學學費會低很多,是海外學生的三分之一呀。

地區選舉中,我分別投給了保守黨和高雲地利人民黨(Coventry Citizens Party)。我沒投工黨,是因為他們的地區政綱都很瑣碎,只是成功擴闊了一條道路,便大力吹捧,有點像香港民建聯的作風,我確實不太認同。保守黨的承諾比較虛無空泛,感覺兩個黨都有不足,但為了履行公民責任,我還是投票了。

當天票站很冷清,只有零星幾個人投票,不會如香港般很多人排隊——英國的投票氣氛真的和香港差很遠。

我相信投票是很重要的,也不是說一票能改變什麼,而是一種表態。投票的數字是有代表性的,香港現在的投票率這麼低,就是證明市民普遍不支持政府喜歡的黨派,我們就是要讓政府看見這個數字。投票率也反映民主制度能否被有效執行,如果投票率低,這國家的民主就可能被慢慢蠶食,人民不投票,政府就更容易收回這份民主。

但大選……唉,真的很難選。我不覺得工黨是好的黨派,也沒有實際事例,只是印象不好,每次保守黨提議政策,工黨就會反對,我又不認同他們反對的原因,例如脫歐,我覺得不脫歐,英國經濟會更糟糕,BN(O)政策也應該不會出現。保守黨的話,我起碼認同它的核心價值,例如在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上,他們都是支持公義的一方,也會清晰地表態。但最大的原因還是BN(O),在推行BN(O)政策上,他們確實貢獻不少。

可能我有點自私,BN(O)真的影響我是否支持那黨派。

我會投票,平日也會在BBC新聞軟件上看新聞,但比起在香港時,真的看少了。英國是一整個國家,資訊太多,真的看不完。而且我在醫院上班,上班時完全不能用電話,不能看新聞或聽podcast,我的英國同事也完全不了解政治,不像在香港時可以一起罵政府。我還沒百分百適應這裏的生活和文化,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處理,還要用英文關心政治,真的太難了。

國安法實施前,我在香港也有參與遊行示威,在英國也有參與聲援香港的遊行。我們因香港的政治環境惡化,選擇離開,沒想過英國的民主,有時比我想像中泛濫。例如昨天(5月25日),我們去伯明翰看《九龍城寨》,竟然遇上了同志大遊行(pride parade)。他們不是示威,只是慶祝,卻這麼高調,完全沒有顧及不認同的人的感受。他們有權利慶祝,我們作為基督徒,也會覺得不舒服呀。而且大馬路都被封鎖了,我們開車花了兩個多小時才能回家。

至於罷工,英國工會的實力真的很大,如果工黨上場,工會的勢力或許會更大呢。

我會在大選投票,但還沒有想好要選誰。除了英國對香港的政策,我當然會留意經濟,誰叫現在那麼窮呢。所以如果還是辛偉誠參選……我不知道,可能投白票吧,投白票也是一種表態。

Joseph,23歲:英國很好,但不是「我的香港」

我是2019年「半走難」來的,當時我知道自己有英國護照,才敢走得比較前,還挺自豪自己不是政治上的中國人。剛移民來時,我總想如果香港的情況不那麼糟糕,我就會回去,所以完全沒想過投票。只是後來決定常居英國,才登記做選民,幾個月前的地區選舉,終於第一次投票了。

我忘了我投給誰了,因為我不看政黨,只是看政綱,反正是跟伯明翰經濟和清潔空氣區(Clean Air Zone)有關。哈哈,因為我需要錢呀,連基層工作也找不到;國家也很窮,到處的社區設施都缺乏修繕。

我對英國政治的認識不算深,只是大概知道有哪些黨而已。也不是說認識英國政治有什麼困難,在現今世代,只要有恆心和興趣,沒什麼知識是得不到的。以前在香港,我總是很勤力地看政治新聞,但來到英國,就有點政治冷感,感覺再看下去,就會勾起以前的經歷,真的累了,不想再看了。

還有就是我太懶和太忙吧。現在我一週要工作六天,主要都是看BBC,或Instagram演算法為我提供什麼新聞,都是些負面新聞,捅人、撞車、搶劫之類。我知道這樣看新聞是不健康的。

或許因為我不太想理會政黨之間的恩怨情仇,所以我都是看個別政綱,沒偏好哪個黨。唯一就是完全不會考慮綠黨,因為我很喜歡車,去年綠黨提出禁售燃油車,但英國政府都沒相應配套協助車主換車,而且我覺得隨著科技發展,燃油車也越來越環保了,讓他們在市場競爭就好呀。這樣一刀切,真的太「環保膠」了。

至於其他黨,我有些朋友會很情緒化地說工黨都是騙人的,不要投給他們,也沒解釋為什麼。我不會理會他們,最後我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只看黨派。以前在香港,事事都是親共反共兩大陣營,如今在英國,終於不用只看意識形態,可以好好看看他們的政策了。

我會在大選投票,但也沒什麼特別的原因,只是覺得這是個成年人基本的公民責任,而且大選對我個人不太重要,要全部人一起投票,這場選舉才有意義。我還是主要關心經濟和治安,也希望新政府可以處理濫用社會福利的問題。我有朋友是做社區服務助理,他說濫用情況多到爆炸,我也覺得很多人辛苦工作,生活水平比沒工作的人還低,政府不可能奢望每個人都自發履行社會責任吧。

還記得之前我的前女友有尿道炎,我陪她排急診室,沒多久就能看醫生了。但我們附近有個婦人,流鼻血流到超誇張,卻一直都不能看醫生。英國公營醫療和整體社會福利制度,都有很多問題。

問題這麼多,一個黨或一個首相,怎麼能在一時三刻解決呢?

我在大學修讀社會學,總是覺得社會問題都是一環接一環,背後的利益關係和持份者太多,不可能輕易削減一個人的資源,用到另一個人身上。我以前總覺得政治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現在看來,政治也只程序而已,就算是選出新黨新首相,他們也不能做什麼,選了誰也沒差。一個人不可能扭轉一個國家。

我想,英國的情況再壞,都是自由民主的。

最近英國多了點遊行示威,但沒什麼呀,當年香港也是這樣,每個禮拜都有遊行,我也習慣了。很多人也說鐵路罷工很麻煩,但這是工人的權益,如果政府或公司和員工談不成,那他們自然可以維護權益。罷工是很麻煩,民主就是會帶來很多很多麻煩的事情,但不民主更麻煩。

英國有很多好的地方,但移民以後,我參與政治少了很多,因為這不是我成長的地方,還沒那麼深的歸屬感。這始終這不是我的香港,用字要精準,不是「我的香港」。

Vote4HK:香港人能否不靠網上KOL接收資訊?

我希望大家在英國生活,能充分行使公民權益,不要和過往的移民一樣,只是低頭生活。

太忙碌而不看英國新聞、不知道如何認識英國政治……這些問題,Vote4HK的籌委之一Artie也有注意到。

Vote4HK於2023年夏成立,根據其官網,它旨在動員合資格投票的移英港人,參與英國今年的大選,以發揮港人社群的政治影響力,並進行民調和社區活動,了解香港人關注什麼議題,遊說英國政客回應這些議題,以及引導香港人認識英國政治制度,參與英國的公民社會。他們曾在2023年十一月至2024年一月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在1220名受訪者中,81%已經登記為選民。他們最關心英國政府對華和香港的外交政策,其次為醫療服務和治安。此外,最大比例的(31.2%)香港人都沒有明確的政黨偏好,而在表示有偏好的受訪中,保守黨最受歡迎,接著是自由民主黨和工黨。

Artie表示,這些政黨傾向存在年齡差異。和英國主流社會一樣,保守黨支持者都比較年長,較年輕的則偏好左傾的政黨。他也補充,如果只是問香港人最關心什麼議題,沒有指明「香港」二字,他們會提及修路或噪音等社區民生議題;但如果問及他們作為「在英香港人」關注什麼議題,便較大可能提及英國政府的對華政策。

「香港人在政治參與上,有很多空缺要填補。」Artie說。

他們認為很多香港人都想了解和參與英國政治,但他們不知道從何入手。「最大的問題是沒時間。大部分人都是為了小孩移民,他們要照顧家庭和找工作,還要關心社會,真的是加零一,這要求太苛刻了。語言也是一大問題,他們未必習慣看英文媒體,一些香港人媒體或KOL就成為了資訊仲介或轉運站。」

他坦言這些香港KOL或YouTuber在香港社群的影響力頗大,「之前我在牛津參與香港人活動,很多人茶餘飯後都會留意和討論他們的影片,大概知道他們說什麼。我自己沒怎麼看,但感覺他們都比較右傾,最近有個比較知名的台,還叫觀眾不要批評工黨,因為他們快要贏。這樣以訛傳訛,真的會有很大的影響力。我們希望香港人不需要這種中介,也可以自己接受資訊。」
2024年2月9日,英國倫敦唐人街的九龍自助餐廳。攝:Mike Kemp/In Pictures via Getty Images

「我們要做的,就是填補知識的空缺。」

他強調,Vote4HK不是要求香港人關心某些特定議題,所以每次他們舉辦社區活動,都會用一個類似香港通識科教材的簡報,解英國的投票和國會制度,並進行問卷或即場投票,看看參加者關心什麼,再一起討論。他說:「我們不希望制定議程,而是鼓勵大家分享,一起討論,我覺得這才是健康的民主制度。」

「很多人來參與活動,第一個問題都是『我投給誰』,但我們不希望他們只是想投給誰,而是日常可以如何參與,有不滿可以向誰反映,真正認識議會制度如何運作。其他選民都不一定想那麼多,但大家都是熱愛自由民主的人,希望大家可以走多一步。」

「我自己也希望大家在英國生活,能充分行使公民權益,不要和過往的移民一樣,只是低頭生活。」

他留意到不同國籍的移民,對政治參與的積極程度也有所差異。以南亞族群為例,印巴裔人士占英國總人口4%,是英國最大的移民族群,現任首相辛偉誠也是印度裔。他表示有些英國地區的印巴族群很擅長運用「機械政治」(machine politics),與政治人物達成交易,表示如果他們和自己做生意,就會派多少義工給他們,以遊說議員回應他們的訴求;他們也普遍從事勞動工作,會參與工會,有比較強的機體權益和談判意識。他個人覺得相較之下,華人或東亞群體一般都沒那麼熱衷參與政治,都是覺得做好自己就好,不要管那麼多。

「不參與就沒那麼大聲,就吃虧了呀。」

距離大選還不足一個月,Artie說他們很擔心香港人會因為不知道投誰而不投票,所以和他們梳理候選人的政綱細節,幫助他們做選擇。另一方面,英國媒體普遍預計,保守黨在英格蘭票倉也會慘敗,而大量香港人在英格蘭定居,Artie估計這能提升政黨對香港人群體的關注程度。因為保守黨不再手握鐵票,各黨也要努力爭取邊緣議席,更有可能覺得香港人對其選情重要,因而回應香港人關心的民生或外交議題。

最後,Artie說,他們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參加他們活動的香港人,本身對政治已經有一定認識或興趣,再加上資源有限,很難接觸到不關心時事的香港人。

「我們有信心幫助大家,但實際大家是否出來投票,也要靠他們自己履行公民責任了。」

Share this pag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