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weibo 书肆巡阅使

为什么中国南宋就有了活字印刷,明清还要抄书呢?

01
一个反常识的结论是:活字印刷术并不好用。
正如中学课本上所说活字印刷术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重复使用、泥活字和铜活字耐久性比木制雕版印刷要高、占用空间小等等等等优点。
但这些优点相对雕版印刷术来说,都算不上绝对性优势。
而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反而有一个决定性的优势——那就是刻版的工匠可以完全不识字。

02
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活字印刷术的一个操作流程。
按照王桢《农书》中的相关文献记载,在活字烧制完成后,排版时需要一人唱版(把字读出来),一人拣字(把对应活字挑出来),一人排版。
到这里,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一整个操作流程,需要三个人都识字。
但凡有一个人不识字,整个流程都没办法进行。
而古代的识字率可是很低的。
有学者考究过雕版印刷品,发现很多雕版印刷品中会出现一些仅此一例的异体字,比如字上多一横,少一横,多一撇少一撇。
其中有一些或许是母本原来的笔误,但更大的可能是因为刻版的工匠不识字,在雕刻的时候照猫画虎,刻错了版。(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在明代嘉靖仿宋体,也就是枯柴体出现之前,印刷品是没有统一字体的)
这也很符合中国古代识字率低的史实。
所以一直到明清,中国印刷业依然是以雕版印刷为主,活字印刷术并没有大规模流行开来。

03
再其次,《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曾经很精准的描述了活字印刷术的另一个特点。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也就是说活字印刷术必须要大规模印刷,才能体现出优势,如果我只需要一两本,那我为什么不直接手抄呢?
所以,活字印刷术和抄书这两件事并存,一点也不奇怪~

Share this pag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