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家长和老师为啥越来越累?——一位基层老师的来信

学人君
February 05, 2024

学人君按:本文系一位基层教师的来稿,文中介绍了自己对身边基础教育开展情况的感受。虽然言辞中带有一定的个人情绪,但也反映了一些真实见闻。欢迎广大读者就此话题留言、来稿进行讨论。

一、我们的基础教育让每个人都疲惫不堪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问题——今天的中小学教育导致每个人都很累。首先是学生,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几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有鉴于很多人可能到今天也不知道中小学生每天睡几个小时才叫“足”,我这里展示一个由教育部规定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要睡十个小时,初中生每天要睡九个小时,高中生每天要睡八个小时。

相信很多人在看到这个时间后都会感到惊讶,我在中学教了十多年的书,关于学生睡眠时间的问题和不少同行交流过,我可以拍着胸脯说:除非是寒暑假和周末,否则全国大多数高中生都没办法保证每天八小时的睡眠。至于初中生尤其是初三的学生,每天能保证九小时睡眠的时间的人其实也是寥寥无几。小学生每天能否睡十个小时呢?说实话这方面我没有太大的发言权,因为我认识的小学老师不多,但我估计小学高段是很够呛能实现这一点的。

学生累,家长也不轻松。在短视频平台上,我们可以见到无数家长“吐槽”老师要求家长每天打卡甚至是批改作业。至于辅导孩子做作业,辅导到让人崩溃恐怕也是每个家长都经历过的。更为重要的是,家长们变得无比的焦虑。以前我以为家长焦虑是那些辅导班造成的,如今辅导班已经被打压得面目全非,但家长们的焦虑还是没有减少。虽然有少数家长选择“躺平”任由孩子“自由发展”,但这样的家长不但不多,而且一旦被老师发现了也是要被“敲边鼓”的。

老师呢?其实老师也一点不轻松。社会上有一种误解,就是觉得老师把所有的事情都丢给了学生和家长,而自己则当起了“甩手掌柜”。但问题就在于,如果老师真的那么轻松,为什么有一些老师得了抑郁症甚至自杀呢?(这里要解释一下,不管是学生自杀还是老师自杀,能被全国网民关注的例子其实只是这些悲剧的少数)

每个人都很累,每个人都为基础教育耗尽了全部的心血,但如果你去大街上问问老百姓对咱们国家哪个领域意见最大,恐怕除了足球第二个就轮到基础教育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每个人都拼尽全力的情况下大家还对基础教育不满意呢?尤其是“双减”已经“减”了几年了,相关的要减轻学生负担的文件和会议数不胜数,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负担为什么不但没减少还增加了呢?这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接下来就从老师的视角来和大家谈谈。

二、“唯分数论”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承载了社会太高的期望。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开发商在卖房子的时候,最大的卖点绝对是学校——如果某个开发商的楼盘旁边没有名校“背书”,那么开发商在宣传的时候底气都会低了几分。但如果某个楼盘能够“锁定”名校的名额,那么这个楼盘绝对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新楼盘如此,二手房更是如此。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学校算是“好学校”呢?“好学校”看起来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有一个标准其实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考试成绩高。

如果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区乃至一个市的考试成绩能做到“遥遥领先”,那不仅当地的老百姓会交口称赞,甚至当地政府官员都会以此为荣。相反,如果一个学校的考试排名迅速下滑,那么当地老百姓都会觉得是校长“没本事”甚至会觉得校长“祸害”了自己的孩子(典型的例子就是南京某中学因为高考成绩没达到社会预期,大量的家长冒雨“堵门”要求校长“下课”)。如果一个区乃至一个市的考试排名下滑,那么当地分管教育的领导绝对是如坐针毡的。

既然全社会都那么期待分数,那么摆在老师面前的就只有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有效“提分”呢?如果你的答案是提高上课效率、提升教师教研效果或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那么我真的要笑了,因为这些不过是各个学校各个老师的“基本功”而已,做不到这些“基本功”当然没办法提分,但要指望做到这些“基本功”就提分那也是不现实的,毕竟这些事情大家都在做。

其实老师们都知道一个道理:教得好不等于考得好。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老师如果只会去教学生而不会去逼学生,那么他(她)是不可能取得优异的分数的。真正有效的提分办法是: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每一分钟,最好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长每一个老师的每一分钟都为考试而服务。

先说如何利用学生的每一分钟,首先,我们老师要提升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不管学生实际上的兴趣是什么,每个科目的老师都要通过引导让学生相信他(她)就是学习这个学科的料。打比方说你是物理老师,你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相信自己天生就是学物理的,不努力学物理就亏了。如果学生愿意主动在你的这个科目上“玩命”,那你就省了很多力气。但话说回来,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物理,遇到这样的学生,就告诉他(她)如果在物理学科上偏科那么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说考名校会考不上之类的)。如果这番说辞还是没用,那就只有来硬的了。

这里请大家放心,因为老师不会简单的为了提升成绩而对学生罚抄、罚站。说实话,现在老师不敢频繁的罚抄、罚站,因为那样会被学生投诉的,而且事实上也起不到太大的效果。真正有用的办法是:在精神上打击这些学生,让他们陷入到持续的焦虑之中,让他们在经受精神的打击之后“主动”的去学这个科目。我曾经刷到一个热门视频,是一个女生给家长打电话哭诉自己考试没考好,女生哭得几乎陷入了绝望,但这对于她的老师来说绝对是好事情,因为这个女生接下来肯定会玩了命的在这个科目上下功夫。对于老师来说,学生嚎啕痛哭是好事情,怕的是反复对某个学生进行精神打击之后他(她)还是不哭。

利用学生每一分钟的第二个办法就是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各个学校尤其是名校的老师都会“抢时间”,抢时间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消耗学生课间休息的时间。之前我看网上有新闻说某些学校要求学生课间不准休息必须坐在座位上,这应该只是极端情况。更多的情况是很多老师会利用课间把那些本学科成绩薄弱的学生叫到自己面前背书或是做题,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自己学习这个科目的时间。至于说利用午休时间让学生背书、做试卷之类更是常规操作。当然,这样一来老师也没办法休息,但对于老师来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讲:绝大多数人都会发自内心觉得这样做是对的。

更多的逼学生的办法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因为说实话我不想影响老师们在大家心里的形象。

当然,逼学生的同时也要逼家长。家长怎么逼呢?最常见的办法就是老师打电话让家长到学校,把相关的道理告诉家长,联合家长一起给学生施压。很多老师其实是知道劝说家长的“话术”的,比如说这个家庭家境很一般,你就告诉他把物理学好有利于以后找工作,要想逆天改命必须把理科尤其是物理加强,这样才能在读大学的时候读到很多毕业后能得高薪的热门专业;如果这个家庭家境优越,你就说难得家里给你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你更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努力学习今后创造一番事业,如果你不努力学物理而是偏科去学文科恐怕一辈子都要让你父母养着你,家族里所有的人都会因此瞧不起你。

这些话表面上是劝学生的,实际上是说给家长听的。这些“话术”绝大多数的家长内心都会认可。这种谈话尤其是在期中、期末考完后的效果最好。家长端正了态度,接下来肯定要去玩命的逼自己的孩子。当然,不排除有的家长也不相信老师的这套逻辑,那就频繁的请家长到学校,时间长了,家长也头大——毕竟家长都是有本职工作的,这么三天两头的被请到学校谁扛得住?所以,家长最终还是会逼着自己的孩子把这个学科加强。

这里有一点必须说明,被请家长的学生可不只是学习差或者品行差的学生,一些学习好的学生也会被请家长,比如说一个学生的成绩长期以来就是班级第三名但从来考不进一二名,那么班主任就会联合各科老师分析如何才能让他(她)的成绩提升,分析完之后就要请家长来学校做思想工作。当然,如果他(她)在排名上最后被别人挤下去了,那么被挤下去的人更是要被请家长。其实老师也知道,但凡考试一定会有排名,但是这样频繁的请家长可以让这些“学霸”永远绷紧一根弦,加强竞争意识,你超我赶,最终提高所有人的成绩。

逼家长还有一个通行的办法,就是让家长帮着批改作业。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作业数量是越来越多,老师布置大量的作业其实是为了增加学生在课下学习本科目的时间。作业多了老师也不一定改得完,所以一部分作业要让家长来改,而且让家长改作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当家长发现孩子某道题做错了以后,家长会给孩子讲,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本科目的时间。很多人以为这个方法只是小学老师在用,其实不然,即便到了初中,那些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也是可以交给家长的。

说到逼家长,就不得不提一下“打卡”,其实老师要求学生“打卡”不是老师想刻意的去收拾学生,更不是老师想因此折腾家长,而是为了让学生尽可能的在自己这个科目上花时间。毕竟,老师们也知道学生的作业负担很重,那么,如何防止学生在一些背诵记忆的科目上“偷奸耍滑”呢?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打卡。虽然打卡会增加家长的负担,甚至我有同事因为打卡而被家长投诉,但打卡至今没有停过,因为这真的很有效果。

最后再来说一下逼老师。大家可能多多少少听说过或者是能推断出来校领导逼老师的办法:搞成绩排名、让老师写检讨或者当着全体老师的面汇报“整改方案”等等,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校长这么做也是被“逼”出来的。我曾经以教科室主任的身份陪同校领导出席过几次区里面的质量分析会,“江湖”盛传的让校长上台做检讨的事情我没有见过,但是每次开会的时候各种成绩都是要“张榜公示”的,然后有的学校被当众表扬,有的学校则被当众批评,有的校长甚至被局里的领导点名要求拿出“整改方案”。至于校长回到学校后会怎么“收拾”这些老师,那就可想而知了。不要觉得这样的区教育局领导“欺人太甚”,事实上这样的领导会被几乎所有人认为是重视教育、有责任感。毕竟,提高考试成绩才符合全社会的期待。

这里大着胆子说一下,几乎所有的领导在开会的时候都是一边说要落实“双减”一边要求各个学校提高考试成绩,一开始我还感到奇怪,但时间长了就明白了,这就是他们的常规操作。成绩下降了老师要被“收拾”,如果老师被学生举报违反“双减”政策了也没有哪个领导会护着老师。毕竟,领导已经说了,要“减负增质”,负担要减,成绩要升,违反哪个都不行。

逼老师的人不仅仅是校领导,还包括班主任。没有哪个班主任不希望自己的班级考一个好的分数,所以对于那些在成绩上“拖后腿”的老师,班主任也是要想尽各种办法的。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拿着成绩问科任老师是否需要各种帮助。但凡科任老师不是脸皮特别厚的,都知道班主任是什么意思。当然,如果真遇到“脸皮厚”的科任老师,那么班主任就会请求领导把这个科任老师换掉,甚至会鼓动家长到校领导面前告状以“加速”让这个老师离开。虽然班主任也是一线老师,而且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但在班主任看来,只要能提高成绩,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然,家长在看到某科目班级平均分落后的时候,他们也是会坐立不安的。家长们虽然对打卡改作业之类的事情恨之入骨,但他们更怕的是这个老师所带的班成绩不如别人。只要这位老师的分数能“遥遥领先”,那么家长都会私下夸赞这位老师。反之亦然。

就此,一个完美的闭环形成了。所有人共同努力,只为一个目标——分数。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三、无人关注的心理危机

既然分数比什么都重要,那么其他问题都可以为考试让步,包括——师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

恕我直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到了必须重视的地步,但我必须承认,我没有具体的数据来支撑我的观点,而且恐怕永远都不会有公开的数据,因为绝大多数的心理筛查数据都是要严格保密的。我之所以断言不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是因为我教书十多年以来我校已经有三名学生跳楼去世,现在我所教的班级里几乎都有频繁自残的或自杀失败的学生,至于确诊抑郁症的学生更是常见。(不要以为我们学校是出了什么问题以致有三名学生跳楼,其实不少中学都有这个情况,我省的一所全国知名的“超级中学”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跳楼,但这些悲剧除了他们的家长没人在乎。)

我之所以知道我校的数据,是因为我们学校的心理筛查结果是对本校老师公开的。据我了解,所有的中学每年都要为学生做心理筛查,因为每个学校都害怕学生在学校里自杀,哪怕有一个,学校全体领导都会如临大敌。学生做完心理筛查之后,学校老师会要求那些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去医院接受治疗。在治疗结束后,老师会要求家长去医院开具一份学生已经痊愈的证明,否则不允许学生回到学校。学校领导和老师其实都知道,要求医院开具这样的证明其实是强人所难,毕竟心理疾病是很难做到痊愈的。

当然,各所学校都有办法“应对”此事,那就是要求家长开具一份“保证”,家长需要保证两点,第一点是他很清楚的孩子心理疾病并没有完全好,第二点是一旦孩子在学校里出了任何事情都与学校无关。当然,也有家长死活不愿意签署这样的证明,那老师就会找出各种理由阻止他们回学校,比如说,班主任会耐心的劝导家长,最好是让家长带着孩子转学到那些生源较差的私立学校,次好的办法就是劝家长继续带着孩子在家里休息。当然,很多班主任也会劝家长干脆签了保证书免得耽误孩子上课,最终在老师的软磨硬泡之下,几乎所有家长都会选择写保证书。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家长签了保证书,但对于所有老师来说,他们还是担心出事。所以,对于那些有严重自杀倾向的学生,班主任会提醒所有老师不要再对他(她)进行任何要求,毕竟,如果真出了事,搞不好工作就没了。

学生只有被逼到有严重自杀倾向才能在这场“内卷游戏”里“解脱”,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我在接受某次省级教师培训的时候,专门有一课就是学习如何应对学生自杀。授课的专家结合实例用一下午的时间来为大家讲解,当发生每一种自杀情况的时候老师和学校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尽可能规避责任。那次培训时间非常长,在有的课里会出现老师“划水”的情况,但在这节如何应对学生自杀的课里,每个老师都专心致志,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种事情一辈子没碰到一次那是幸运,但这事情是很难免的。

所有学校对学生自杀问题唯一的期待就是——人不要死在学校里。正因如此,我们会看到一些学校用形似监狱的铁栅栏把所有的楼道封“死”,窗子也只能打开一个小口,那就是要避免学生在学校自杀。当然,学生如果在家里自杀,学校也会如临大敌,因为接下来学生家长会来学校要求看监控。当然,只要当天这个学生没有被老师辱骂之类的,那么所有科任老师都会长出一口气。因为这意味着没有老师需要对这个学生负责任。

据我所知,有个别学校开设了24小时救助热线,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可以打热线电话求助。但这么做的学校寥寥无几。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人数超过4000人(请原谅我不能详细的说出学生人数),但心理老师总共只有一个。最有意思的是,这位心理老师还需要给全体非毕业班的学生上心理健康课,每个班隔周一节,仅仅是上这个课已经把她累得精疲力竭,接下来她还需要为全校师生做心理咨询,而校领导对于她的心理咨询每周只算一节课的课时。心理健康在绝大多数学校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顺带说一句,我们学校的心理老师是有着30多年经验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而有的学校虽然有心理咨询室,但里面的心理咨询师就是那种快退休的过去“赋闲”的普通老师,更有一些学校干脆就不设置心理咨询室,学生有心理问题自行解决。

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受重视,老师的心理问题那就更没人管了。区教育局曾经为全区老师做了线上心理筛查,这份心理筛查做完之后就没有了下文。我教书十多年了,认识的同行不在少数,至今我没有发现乃至听说有任何一个老师因为心理疾病而得到休假的机会。当然,我估计即便被诊断出心理问题,老师们也不敢说,因为这会让他(她)失去工作。虽然家长难以想象一群有着严重心理疾病的老师来教自己的孩子会发生什么后果,但这就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说到这里,我猛然想起一个问题:很多人都在讨论,为啥00后不愿意生孩子。恕我直言,面对这牢笼般的基础教育,我估计很多00后真的是不希望自己再造出一个生命来吃这份无尽的苦了。

00后不愿意生孩子,那么在更加剧烈的“内卷”中成长起来的10后呢?他们将来会怎么看待自己曾经的青少年时光?他们又是否愿意生孩子呢?

最后我要说,基础教育的“内卷”在接下来几年会达到疯狂的地步。因为随着出生人口的大幅度缩减,老师出现了“剩余”。眼见自己可能会“下岗”,那么为了保住自己“饭碗”的老师会怎么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呢?除了玩命提升成绩,别无他法。

至于老师们会用什么方式“进一步”提升成绩呢?答案留给你们。

(后记:可能有人会以为我是一个在基础教育领域混得极为失败的人,事实可能并不如你们所料,我在国内算是小有名气的老师,但我不敢用我的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毕竟我还要保住我的饭碗。

其次,如果你们以为我是一个很有情怀的老师,那么对不起,可能我也要让你们失望了。因为我也在玩了命的压榨学生。写完文章之后,我还是要去检查学生的打卡然后抽查学生的作业。尽管我也明白,大过年的这么做肯定惹人烦,但真的没办法。不这么做就没办法在成绩上超越别人。我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不再当老师,但我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了。我所能做的就是用尽可能平和的语言讲出基础教育的真相,仅此而已。)

Share this pag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