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X 慕容雪村
李克强值不值得悼念是一码事,民众借悼念來表达什么是另一码事。
八九学运最初的由头是悼念胡耀邦,但沒过多久,民主女神像就立起來了。
其实胡李本是一路人,都是共产党员,胡就算好点也很有限。不过,当千万人以悼念他的名义走上街头,他是什么人就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们到底为什么走上街头。
被悼念的李克强不再是李克强,而是某种寄托。
在许多人看来,李克强是最后一个可能制约习近平的人,是这疯狂列车上的最后一道刹车片。『习下李上』的传言之所以风行一时,也和这种心理有莫大干系。
虽然无所建树,但在习的衬托下,他的沉默和平庸也都成了优点,被说成是『相忍为国』和『忍辱負重』。
在某些人的想像中,李克强一直是屈辱又痛苦地陪侍习近平左右,所以那些与体制有共情的人更愿意体谅他的艰难处境,『换了是你处在他的位置上,你会做得更好吗?』
这话十分常见,但不值一驳。重要的是,这种共情会引发普遍的响应,从流传的文本來看,许多人悼念他都是因为他的『屈辱』和『有志难申』。
他的猝死引发了许多难以证明的理论,在人心思变的当下,这些理论也并非全无用处,很可能有些人就是因这些理论而走向合肥老宅。
在习近平治下,未來中国一片灰暗。虽然这与李克强之死沒多大关系,但在人们想像中,『有他在总会好一点』。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悼念他,也是在悼念中国不曾拥有的美好时光。
对世道的不满、对未來的绝望、对李克强『屈辱生涯』的同情,再加上对习近平的憤怒,以及对相去不远的3年残酷防疫的憎恶,让猝然离世的李克强获得了过高的赞誉,也让很多人手捧鮮花走向他的故居和旧游之处。可以想像,其中一定也有很多脑残粉和跟风者,不过这不重要,社会运动总是会引来形形色色的人。
这场『鲜花革命』能持续多久?会不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反抗运动?
我个人觉得可能性不是很大。不过,就算这场运动终结于此时,它一定也加重了习政权的负担。
另外,社会运动是无法预测的,弥漫在中国的憤怒和不满的情绪,就是社会运动最好的土壤,就算今日不成,还有来日。这次不成,还有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