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再次到烏克蘭探訪的心得

Source:

https://twitter.com/shashj/status/1679944708439539713
https://twitter.com/DAlperovitch/status/1679842085850042368
https://podcast.silverado.org/

汇总 翻译 by PTT

有幾名智庫專家學者最近又去烏克蘭,訪問了很多烏克蘭各層級人士
然後就有新的podcast來討論一些他們本次行程的心得

一些節錄重點

1.烏克蘭官方最關心的不是現在收復多少土地,是如何達成長期的國家安全

2.烏克蘭軍方最關切的是需求是炮彈

3.烏軍很期望籌獲JAS-39,還跟瑞典說給我們JAS-39就可以有實戰驗證廣告

4.烏軍很迫切需要各種軍援裝備的操作說明手冊,歐美應該想辦法解決此一問題
(註:可能有些廠商的專利問題)

5.烏軍不認為華格納有大量進駐白俄羅斯,頂多是幾十人而已,有些還離開了
他們不認為大廚在白俄羅斯設置總部
烏軍也判斷俄國國防部已經不再發薪水給華格納人員了

6.烏軍不認為蘇洛維金有被俄軍下獄

7.烏軍認為華格納兵變時,俄軍有一些飛行員無視了阻擊兵變的命令,
多數俄國正規軍和國民衛隊都對華格納兵變坐視不管

7.烏軍判斷俄國仍在每個月動員兩萬名新兵,以此訓練後補充俄軍損耗,
並延遲俄軍需要總動員的必要性

8.俄軍的軍工業也在擴充產能
烏軍認為俄國年產炮彈數量超過一百萬發且仍在增加,但可能達不到年產兩百萬發


分享一些網路上的討論

1.
https://twitter.com/cameron19460429/status/1678984639522951168

根據公開情報(各國&軍火商的對外說法)

美國(全部) + 歐洲六大軍火商
(萊茵金屬、捷克斯洛伐克集團、SAAB、BAE、波蘭軍備集團、NAMMO)
預期合計會在2025年達到年產250萬發155mm炮彈(還要繼續提高)

當然這些炮彈可能不會全部都給烏克蘭,但是歐洲也還有很多其他軍火商沒計算進去
歐洲至少有十幾間軍火商正在生產155mm炮彈
(註:最近才有新聞說烏克蘭用的155mm有很多是保加利亞生產的)

2.
https://twitter.com/cameron19460429/status/1679655969704542211

根據俄國官方的宣稱和一些媒體說詞與外界評估
俄國目前年產量是各式炮彈可能約170萬發(各種口徑合計)
其中約110萬發是新產,60萬發是整備舊庫存

俄國宣稱計畫在2025年達到年產300萬發
愛沙尼亞則估計俄國的戰爭潛力是年產340萬發
但這數字包含各種口徑,從152mm到122mm榴彈炮炮彈,到火箭炮和迫擊炮都算在裡面
這應該也是有相當比例是整備舊庫存

實際上如果直接用俄國生產的152mm去對比北約生產的155mm,
俄國的產量應該會是慘敗的(畢竟北約和俄國的國力差距甚大)

此外,即使考慮度蘇聯庫存,俄軍的產能也依然支撐不住長期消耗
伊朗給的炮彈數量是相對有限的(據稱30萬發)
換言之俄軍的炮彈消耗必然最終會跌到新產的速度

(註:之前就有人算說俄軍去年發射估計一千萬發152mm,今年預計會打到七八百萬發,不過這樣下去拖到明年可能就只能打三四百萬發了)

3.
https://twitter.com/spawnofKahn/status/1680431982029799424
https://twitter.com/jabuttee/status/1680401287941062656

有些網友認為美國所謂的炮彈消耗到危及程度
可能是指美國已經給了一半的炮彈庫存給烏克蘭

實際上俄軍都被打得這麼慘了,美軍的炮彈庫存並沒有太危及
畢竟其他的可能對手不過是伊朗和北韓而已,近期全面開打機率並不大
而且美國正在大規模增產,情勢很快就會緩解(尤其是關鍵的GMLRS)

https://twitter.com/cameron19460429/status/1678984662717468672
https://archive.ph/VftCp

根據今年一月的紐時報導,美國比較新的計畫是兩年內達到月產九萬發155mm
換言之,美軍的計畫是希望在2025年達到年產一百萬發


近期參與去烏克蘭訪問官員/專家/官兵的另一名學者,
也在推特上發表了一些心得

先講結論,烏軍認為反攻困難的主要原因是訓練不足,而不是裝備問題

以下簡單翻譯:

1.
烏軍反攻目前仍是以小股步兵為主(連級以下),用炮兵予以支援,這代表
– 機動性很低,進攻發展緩慢
– 機械化部隊很少得到運用,因為缺乏足夠的支援如掃雷、防空、反甲飛彈等等

2.
烏軍仍未能把聯合兵種戰術發揮到爐火純青
作戰因此仍是步驟性而非協同性的
(註:此指缺乏任務導向,需要層層回報才能有下一步)
這可能是烏軍攻勢遲緩的最主要原因

3.
烏軍回復到消耗戰的策略,倚賴層層火力而不是機動性
這是為何集束炸彈可以緩解彈藥不足的挑戰而延長攻勢到秋季
烏軍要用火力削弱俄軍以便遂行機動戰

4.
對烏軍反攻而言,地雷雖然是眾所皆知的難題,會限縮烏軍的機動空間和速度
但是學者認為烏軍缺乏執行複雜聯合兵種作戰的能力,才是反攻遲緩的最主要原因

烏軍無法實施大規模的聯合兵種作戰,使其推進時容易遭到俄軍各種火力的反擊
換言之,烏軍的困難並不只是裝備數量問題
更重要的是烏軍缺乏以協同戰術摧毀俄軍各式防禦系統的系統性戰術

5.
烏軍攻勢的變局,可能得等到烏軍開始更有系統性的破壞俄軍防衛體系,
搭配或造成對俄軍士氣的沉重打擊,這才可能導致俄軍防務或快或慢的崩盤

若沒有出現俄軍崩盤,戰況會維持血腥的消耗戰,
烏軍往後可能會被迫逐步投入預備隊進行漸次推進

6.
沒有顯著證據能證實烏軍以系統性的縱深打擊有效削弱了俄軍的指揮和彈藥
儘管俄軍有在節約彈藥,俄軍的彈藥配給和偵蒐能力依然顯得正常運作

俄軍迄今還沒有投入作戰預備隊來抵擋烏軍反攻

烏軍使用海馬斯的效果也有所遞減,這是因為俄軍的有效應對
(這也是美國是否決定軍援ATACMS的重要考量)

即便俄軍受到嚴重削弱和缺乏彈藥,
俄軍應仍可遲滯、拘束與擊退烏軍的排級、連級推進
除非烏軍進攻可以沿著廣闊戰線更成功的進行協同

7.
俄軍部隊的戰力參差不齊
根據烏軍觀察,俄軍損耗嚴重但仍堅守陣地
俄軍在戰術上頗為彈性/適應,整體而言遵循著蘇聯/俄軍的教範

8.
俄軍節約彈藥是可證實的
南線的烏軍已經在身管火炮方面取得火力優勢,俄軍仍在火箭炮部分保有優勢
然而單單以局部性、部分口徑的火力優勢本身不足以突破俄軍防衛

9.
僅僅是提供更多的武器系統如ATACMS、防空、主戰車等等,
雖然能夠幫助烏軍繼續作戰,必須要能有效運用和整合,否則恐不會有決定性戰術影響
烏軍必須更佳的協同和適應戰術,否則西方裝備無助於長期而言的改善戰術決定性
烏軍已經有在改進但是顯得緩慢
(學者認為多數北約軍隊面對這種挑戰,做的只會比烏克蘭更糟糕)

10.
上述也同樣可對應到攻堅作戰
更多掃雷裝備會幫助烏軍(尤其是人員攜帶型的掃雷系統)
但是只有更佳的火力與機動性之整合才能產生決定性
(儘管這在戰爭時期非常困難)

不應把烏軍苦戰歸咎於單一因素(像是掃雷裝備不足),這不符合現實
烏軍有時候還沒推進到雷區就已經被俄軍的反甲飛彈擊退了

11.
烏軍亟需炮管,但是以當前產能和交期而言是無解

12.
烏軍反攻迄今基本上是正面攻擊俄軍陣地,輔以粗略的縱深戰役方針
這些直接攻擊並不僅僅是試探

13.
可以證實烏軍在使用戰術性電戰來達成動能擊殺鏈的完結
這是指使用電子偵蒐協助搜索和追蹤戰場上的目標

星鏈依然對於烏軍指揮能力極為重要

14.
烏軍的軍士官素質很好、士氣高昂
但是烏軍的動員兵開始出現一些體能或年紀較差的人員

15.
烏軍前線官兵並不同意反攻遲緩可歸結於單一因素如缺乏軍備

16.
無須爭辯的,消耗戰肯定需要持續提供更多火炮炮彈和裝備
(西方應堅定支持烏軍,畢竟反攻仍有可能取得成果)

但是烏軍官兵非常清楚反攻遲緩的主要原因仍是部署策略、戰術無能、協同不佳、
官僚文化與內鬥、蘇聯文化遺毒、俄軍頑強抵抗等等


Michael Kofman 和 Rob Lee 在War on the Rocks網站上公開了另一支podcast
其中第一部分是免費的:
https://warontherocks.com/2023/07/ukraine-struggles-to-scale-offensive-combat-operations/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5ec5TBvVh3w4aobgx0qgYj

第二部分是只有會員才可以聽(我也聽了)

經濟學人國防主編有節錄免費部分的一些重點:
https://twitter.com/shashj/status/1682127052973932544

– 烏軍有投入西方裝備試圖突擊,第一波攻勢顯然並不成功,這不是試探
– 巴赫姆特的戰況較流動性,俄軍以小股單位分別駐守陣地
– 俄軍在南線用較大的編制來駐守,有使用動態防禦和反擊烏軍攻占的林線
– 俄軍使用多樣化和創新的布雷方式,像是疊放好幾個地雷,用來暗算除雷車輛
– 戰況是圍繞林線展開,烏軍攻佔林線後俄軍就會猛烈轟擊,
烏軍必須用ATGM才能反擊到俄軍,俄軍也用遠程布雷到烏軍後方
– 俄軍對於去年秋季哈爾科夫大敗做出深刻檢討,現在的防務是很稱職的
– 地雷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俄軍嚴密監視雷區,用各種火力襲擊來犯烏軍
– 烏軍新編的旅的能力不如預期,戰術執行能力有限
– 烏軍目前在進攻的時候,更像是很多個加強連在分頭攻擊(i.e.很分散)
– 赫爾松戰役時烏軍也面對雷區的挑戰

(上面整理的僅是podcast節錄部分的內容,實際上還有很多細節)

====

付費部分我不敢寫太多出來,有興趣的自己買會員(這不是葉配,我沒收錢XD)
我只稍微爆雷一下,他們有討論烏軍用新編的旅來當反攻主力是否錯誤
以及質疑烏軍師法北約建軍是否錯誤等等

以下是自己聽完上下兩集pocase的心得
基本上和與他們同行的Franz-Stefan Gady在推特上說的一樣
指出烏軍在戰術上面臨很多挑戰
尤其烏軍新編的旅的戰術能力似乎仍不如(至少沒勝過)老牌單位

當然很重要的是俄軍目前的防禦就是很頑強而有力的
無論烏軍此前如何決策,都不能保證是最佳解

俄軍顯然針對去年秋季的慘敗做出有效調整
用盡各種手段來避免重蹈覆轍

俄軍的方針是用雷區來遲滯烏軍,迫使烏軍暴露在俄軍火力下比較久時間
俄軍因此持續鋪設雷區,包含用各種創新布雷方法,以及遠程布雷來阻絕烏軍
然後以直升機(八公里外開火)、火炮、ATGM等各種武器猛轟試圖突破的烏軍

Michael Kofman不認為俄軍是一線防禦的論述是正確的
認為不能過度樂觀,判斷仍會是類似赫爾松戰役的絞肉戰
(註:有些網路評論認為俄軍其實兵力都在第一線,若被突破就會崩盤)

討論還有提及烏軍目前就是在和俄軍拚消耗
總地而言前景目前還是相當不明
Rob Lee重申我們無法知道雙方的消耗狀態如何,因此難以判斷
認為雙方的戰力損耗程度,遠比目前佔領幾座村鎮更為重要

大抵而言都是對烏軍比較不樂觀的一些說法
不過他們的心得是去烏克蘭訪問當地官員、專家和官兵的結果
換言之這些論述很多都是烏軍內部的觀點

Share this pag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