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有哪些流派?其实一点都不复杂!

撰文丨陆烨华(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本格派

本格(ほんかく)一词源于日语,是“正宗、正统”的意思。

所以,本格推理,翻译成通俗的语言就是“正宗推理”。这很奇怪,推理小说就是推理小说,为什么要加一个正宗呢?莫非还有不正宗的?

而且,“本格”一词源于日本,但我们都知道,推理小说诞生和鼎盛是在欧美,那么那个时候的读者怎么称呼这一类型?

1841年,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推理小说《莫格街凶杀案》,推理小说从此诞生。而坡撰写的六篇短篇推理,也基本确定了本格推理的最初形态,即侦探助手模式、安乐椅侦探、密室(不可能犯罪)、意外凶手、心理盲点、暗号推理。

此后短篇推理小说在欧美迎来创作高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英国作家柯南·道尔,他笔下的福尔摩斯采用“演绎法”来进行推理,虽然没有什么惊人的不可能犯罪,但框架仍然是爱伦·坡的“意外凶手”+“心理盲点”,除了这两点,福尔摩斯更是把“侦探+助手”的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其他诸如杰克·福翠尔、G·K·切斯特顿等人,虽然都各擅所长,但总体而言还是没有离开爱伦·坡构筑的推理小说基本元素。

直到1920年,杂志上刊登的短篇推理已经无法再满足读者日益旺盛的需求,于是推理小说迎来了长篇黄金时代,阿加莎·克里斯蒂、艾勒里·奎因、约翰·迪克森·卡尔等人尽数登场,将推理小说推向了一个迄今无法逾越的高峰。

至此,这个在欧美发展了近百年的文学类型,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于是,为了保护推理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学类型,各种规则开始兴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28年发表的《侦探小说二十守则》和《侦探小说十诫》,如果说当年爱伦·坡的六篇小说是隐形的侦探小说范式,那么范达因和诺克斯两人所制定的“规则”则把侦探小说独特的审美和评价标准放到了台面上。他们在告诉那些不知道侦探小说为何物,但也想分一杯羹的作家:别来沾边。

欧美长篇黄金时代持续了三十年,三十年后,欧美侦探小说的主流审美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在乎虚构的游戏和复杂的诡计,他们关注的是真实的社会和身边的罪犯。

侦探小说还是侦探小说,只是它历经了时代的变化、审美的更迭,必须作出改变。不过,前一百年积累起来的“旧时代侦探小说”的规则被传到了日本,受此影响,日本出现了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等作家,他们接过了欧美作家前辈们制造出的游戏,并且开始进行升级。

还有,他们把这个游戏改了一个名字,叫“本格推理”。

好了,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会有“正宗推理”的说法?是因为推理小说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更迭和演变,已经和爱伦·坡最早的那六篇小说相去甚远了,但不可否认,那些新鲜的类型同样是推理小说。当其他推理小说的流派变得更多、声量更大了,那么“正宗推理”就出现了。

我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原来这个镇上只有一家牛肉面,它不用取额外的名字,叫牛肉面足够了。但渐渐地,镇上出现了其他的牛肉面,其中有些店为了差异化竞争或者满足其他食客的口味,研发出了“老坛酸菜牛肉面”、“番茄牛肉面”等新产品。那么,依然做那种纯粹牛肉面的店,只好叫“正宗牛肉面”了。

不管是正宗也好,本格也罢,都没有鄙视和嫌弃的态度,而是单纯为了更好地区分口味。

本格推理小说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很多,最经典、最不能错过的就是“黄金时代三巨头”。

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ABC谋杀案》;
艾勒里·奎因:《希腊棺材之谜》、《X的悲剧》、《Y的悲剧》;
约翰·迪克森·卡尔:《三口棺材》、《犹大之窗》、《扭曲的铰链》;
此外,日本那边,江户川乱步《D坂杀人事件》、《两分铜币》;横沟正史《本阵杀人事件》、《八墓村》、《狱门岛》;高木彬光《刺青杀人事件》;鲇川哲也《紫丁香庄园》等等,都是经典的本格推理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可以想到很多短片黄金时代、甚至是爱伦·坡笔下的那些经典桥段和旨趣。

1841年-1950年左右,推理小说诞生以来的一百年间,都是本格推理的天下,所以关于本格推理这一流派,我们可以多说一些,它还包含了一些其他的子流派,如今也都形成了气候。

法庭推理

法庭推理,顾名思义,大部分剧情和最关键的内容均发生在法庭。侦探通常作为辩护人、律师和对方展开唇枪舌战,在你来我往的紧张感中,推进剧情,得出真相。

前面说过,推理小说前一百年的诞生和兴盛都在欧美,而英美法系中的法庭辩论、陪审团制度,就给推理小说构造了一个天然的舞台。

在法庭推理中,搜证、询问证人、揭示推理过程、得出结论、凶手定罪这些都变得极为自然,要知道,这些都是推理小说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一般的推理小说在处理这些情节时,或多或少都带有些许浪漫色彩和理想主义,远没有法庭推理这样自然。

优秀的法庭推理作品肯定绕不开约翰·迪克森·卡尔《犹大之窗》和《燃烧的法庭》,当然,这种类型也不是谁都能写的,卡尔的父亲是众议院议员,从小就耳濡目染,才敢去写这种需要相当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的类型。此外,法庭推理舞台较为单一,这就需要作者对案件本身的复杂程度、诡计的层次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法庭推理虽然十分匹配推理小说创作模式,但由于种种限制,写的人并不多。印象中岛田庄司的《犬坊里美的冒险》也是一本精彩的法庭推理。

小说之外,倒是有其他体裁的法庭推理成为了经典,比如美国电影《十二怒汉》和日本游戏《逆转裁判》。

历史推理

比法庭推理更难写的是历史推理,这种推理小说不仅需要作者写出流畅、精彩、充满反转和意外的推理小说,更需要对历史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基于真实的史料,作出新颖的解答。

这哪是推理小说,分明是论文。

当然了,这种题材的好处在于作者不用挖空心思去想象一桩谋杀案,他(她)只需埋首历史资料,种种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便会接踵而来,每一个都值得大做文章。而且历史的背面、史上著名人物的秘密——这都是绝佳的畅销题材,比如说《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如果能写成一本精彩的推理小说,结论还有迹可循、论点丰富,那必然一炮而红。

可以说,对历史推理的作者来说,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内容。

第一本成功的历史推理是约瑟芬·铁伊的《时间的女儿》,她在这本小说中,通过一名现代警察之口,为英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查理三世翻了案。此外,日本作家井泽元彦的《猿丸幻视行》,凭借此书打败了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一举夺得江户川乱步奖。后者虽然剧情更加精彩、诡计更为惊人,但历史推理,写出来就是成功,其背后是不知道多少日夜的钻研。

我个人很喜欢岛田庄司的《写乐·闭锁之国的幻影》,在这本书中,他对“日本传奇画家写乐究竟是谁”这一千古谜题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且小说层面也充满情感、大气磅礴,是非常难得的好书。而为了这部作品,岛田庄司准备了二十年。足可见历史推理创作之难。

变格派?

本格推理的部分暂时就介绍到这里。但是写到这里,我必须补充一句。很多人会将“变格派”也作为推理小说的一个专属流派,我是不认同的。

变格派通常用来和本格派作为对立区分,注重科学逻辑、公平竞争的是本格,注重诡异气氛、幻想猎奇的是变格。

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只是气氛诡异,讲述一段猎奇的故事或者非常人的经历,而没有符合科学解释的解答、诡计、逆转,那根本就不是推理小说,因为这已经失去了推理小说成立的基础。

如果是剧情诡异,但核心依然保持公正的解谜型——如横沟正史《狱门岛》《恶魔吹着笛子来》等作品——那它们就是本格派,只是写作风格偏哥特风罢了。

约翰·迪克森·卡尔的诸多作品中也有恐怖传说、哥特氛围,总不能说卡尔也是变格派吧?

而像前述的法庭推理、历史推理,之所以是本格推理的分支,是因为他们保留了本格推理做核心的元素,同时在故事设定上做了与众不同的尝试。

常常有人会把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归类为“变格派”作家,我的理解是,他们都是本格派。

横沟正史的原因已经说了,至于江户川乱步,我认为要分作品。《D坂杀人事件》是本格推理,《帕诺拉马岛奇谈》不是推理。

不能因为一位作家写过推理,甚至写推理出名,就把他所有的非推理作品都硬凑一个分类。

社会派

说完本格派,我们再来说说社会派。迄今为止,本格派和社会派依然是推理小说最庞大的两个流派。

关于社会派我在之前的专栏中有详细介绍过,这里我就简单说下重点。

1950年之后,传统的推理小说开始示威,示威的一个征兆就是它们开始被称为“本格推理”,与之区分的就是社会派和硬汉派。

先说社会派,二战后的日本社会消沉了一段时间,就开始进入飞速的经济复苏时期,这个时代的百姓无暇去享受纸上游戏,他们每天要面对的是残酷的生存现状和越来越激化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在这个过程中被拉大,贪污腐败现象成为日本政商两界的日常。

于是,社会派应运而生。1957年,松本清张推出《点与线》,揭开了日本腐朽社会的一角,也举起了社会派推理的第一杆大旗。

此后,社会派推理迅速统治了日本推理界,很多本格派的作者要么封笔,要么转而投向社会派阵营,但是他们创作的社会派都达不到松本清张那样的高度。

如果说前一百年的本格推理辉煌史,是由数以百计的推理作家共同奋斗而来,那么社会派从诞生到鼎盛这三十年的局面,几乎是由松本清张一人开创。

当然,森村诚一、夏树静子等人也贡献了不少社会派杰作,但松本清张的强大统治力还是领先了他们一个段位。

社会派的这阵风,一直持续到今天都没有散去。1992年,松本清张去世,老一辈的社会派代表作家也纷纷退出舞台,这也给了新时代的社会派作家们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诸如宫部美雪、东野圭吾等人都接过了社会派的大旗。

毕竟,不管活在怎样的时代,我们都需要看到真实的社会。

社会派的经典作品推荐:
松本清张:《点与线》、《零的焦点》、《松本清张短篇集》;
森村诚一:《人性的证明》、《青春的证明》;
宫部美雪:《模仿犯》、《火车》;
东野圭吾:《秘密》、《白夜行》、《红手指》。

硬汉派

在日本社会派风行的同一时间,欧美推理也迎来重大的转变。这一次,英式绅士侦探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式的冷酷硬汉。

硬汉派,由达希尔·哈米特开创,此后在雷蒙德·钱德勒笔下发扬光大。其实归根结底,硬汉派和社会派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国情的不同,主人公形象、他们面临的困局、所要挑战的残酷问题也不同,才会诞生出独特的“硬汉”形象。

如果你说硬汉派就是美国社会派,我认为,一点问题也没有哈。

社会派和硬汉派两者都是把主人公从高高在上的“神探”拉下神坛,放到我们身边,甚至是更低的地方,那些藏污纳垢的阴暗角落,让他们在里面凭借自己的头脑、身体和意志力来进行生存游戏。

虽然遍体鳞伤,但硬汉派最终会打败反派,就像社会派的侦探最终一定会解决一起案件。但所有读者都知道,他们可以打败邪恶的个体、团伙、组织、集团,像一束光照亮部分人的前路,只是这束光是手电筒的光,照不亮整个黑夜。

硬汉派推荐作品:
达希尔·哈米特:《马耳他黑鹰》;
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
劳伦斯·布洛克:《八百万种死法》;
西村寿行:《涉过愤怒的河》;
大泽在昌:《新宿鲛》。

新本格派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社会派和本格派的交替兴盛,时间跨度正好是三十年。

1920-1950年:欧美本格推理黄金时代。
1957-1987年:松本清张魔咒笼罩日本。
1987-2019年:新本格时代。

在被社会派作品笼罩三十年之后,读者的审美再次迎来了转变。

1981年,岛田庄司出版《占星术杀人魔法》,再度唤醒沉睡的本格魂。时运的流转、天才作品的耀眼,再加上当时日本流行的高校推理社团,这些恰到好处的关键点拼到一起,便催生了1987年绫辻行人的《十角馆事件》。

自此,新本格旋风一刮而不可收拾。

新本格派,本质上还是本格派,前面的“新”并不是某种截然不同的创新,而是代表着新时代、新作者、新生命和新题材。

本格推理流行的年代,人们和故事中角色共享同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中,就是有贵族而没有指纹,就是有说谎的证人而没有24小时的监控,有会被破坏的遗言,没有记录永存的互联网,有长时间无法联系的朋友,没有5G覆盖下的智能手机。

那么,在现代社会,如何去写似乎独属于那个旧时代的本格推理呢?新本格的作者们各显神通,交出了纷呈多彩的作品。

日常推理

推理小说一定要有死者吗?更甚者,一定要有犯罪吗?

没人这么规定啊,只要有悬念、有伏线、有推理、有诡计、有意外的真相,那即便没有案件,也是优秀的推理小说。

日常推理便是这种发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推理故事。通常故事发生的舞台是学校,图书馆的书被倒放了、喝茶的时候加了很多糖、社刊上莫名其妙的留言是什么意思……这些统统都是日常推理可以拿来大做文章的悬念。

日常推理因为篇幅较短、贴近生活,阅读起来十分轻松,也没有血腥暴力的场面,而推理小说该有的乐趣应有尽有,所以在短短一二十年的时间内就迅速风靡起来,根据米泽穗信“冰菓”系列改编的动画,更是让这个原本小众的子流派变得广为人知。

日常推理作品推荐:
北村薰《空中飞马》;
青崎有吾《风之丘五十元硬币之谜》;
箬竹七海《我的日常推理》;
米泽穗信《冰菓》。

设定系推理

在之前专栏中介绍的西泽保彦就是设定系推理的高手。

既然无法规避现代刑侦手段和旧时代推理小说的冲突,那么索性架空一个世界,在这个架空世界中,运行规则由作者掌握,只要交代清楚,那么一样可以完成推理小说最重要的反转。

虽然我认为设定系推理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公平的,也是偷懒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他推理小说都很难有设定系推理这样吸引人的设定和故事,那种别开生面的崭新世界,哪怕没有谜团,作为读者,我也很想一窥究竟呢。

设定系推理推荐作品:
西泽保彦《死了七次的男人》;
今村昌弘:《尸人庄谜案》;
白井智之:《晚安,人面疮》;
山口雅也:《活尸之死》;
早坂吝:《四元馆事件》。

不难看出,日常推理和设定系推理走的是两个极端,一个尽可能地“去幻想性”,一个竭尽所能“放飞自我”。如此大开大合的风格,就是新本格派包罗万象的特征。

当然,除此之外,科幻推理、叙述性诡计、绑架推理、倒叙推理、八嘎推理、建筑推理……新本格还有无数已经成型或正在成型的子分支。

可以说,推理小说发展到现在,已经做到了真正的海纳百川,能够接受一切新事物,或许,这才是“新本格”这个“新”字的真正含义吧。

永远推陈出新,也是推理小说发展至今的唯一原因。

Share this pag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