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明哥在路上
在闲暇时刻,远离浮躁的尘世生活,我总喜欢阅读历史。
穿越时代风云和国别边境,回到古代史、折回近代史,时而惊诧莫名,时而啼笑皆非。
如果有谁,对现实生活感觉到困惑不解、惊诧莫名时,去翻一翻史书。
他会发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1
19世纪80年代,印度依然被英国殖民者统治着。
在英国人到来前,这片土地上,从来没有任何社会制度和约束。
5个阶层的种姓制度、几十个宗教派别、数百个民族、成百上千种本地语言。
这既给英国殖民者带来了统治的难度,但是同时也显示出本地人的智商、思维,完全地直觉化,依靠简单的本能去行事。
几千年下来,印度人一直有养蛇、训蛇的文化传统。
蛇,和牛一样,成为了印度人的精神图腾。
然而,不知何故,等到英国殖民者代为管理这片土地后,一种新型的眼镜蛇物种,突然横空出世。
从外观上看,它长得和本地的毒蛇,并无差别。
但是毒性却远远超过了四大毒蛇:圆斑蝰、印度环蛇、印度眼镜蛇、锯鳞蝰。
英国人本来就没有区分传统毒蛇的本事,也无法拔牙去毒;
如今新型眼镜蛇,不仅会神出鬼没,伤害到英国人,连印度本地人、专业的捕蛇者、训蛇人,也都成为受害者,总是在不经意间被咬死、咬伤。
几千年下来早就习惯了与蛇共同生活的印度人,居然也如临大敌。
英国总督召集行政官员、印度从事捕蛇训蛇专家们,集体开会,商讨对策。
很快,应对方案出炉了。
首先,由捕蛇、训蛇的专家团队,拟定了对新型眼镜蛇的识别、躲避、捕捉的方案,全国分发、宣传。
保障普通人,不管是印度人,还是英国人,掌握新型眼镜蛇的出没规律,比如:喜好的环境、攻击的特点、紧急治疗的方案,将危害在短时间内降到最低。
第二,制定了捕蛇的方案,动员全民,将捕蛇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并且对上缴的新型眼镜蛇,进行现金奖励。
一开始,英国总督制定的悬赏方案是,每上缴1条,悬赏5块钱。
但是,无论是普通农民,还是专业捕蛇者,都意兴阑珊,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干这刀口舔血的营生。
没办法,英国总督,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邦,要求每一个警局派出站,成为鼓励捕蛇、发放奖金的对接站。
最重要的是,把悬赏的资金,翻倍!
每上缴1条新型眼镜蛇的尸体,悬赏10块钱。
于是,田野、树林、水沟里,到处都活跃着捕蛇者忙碌的身影,都是他们忙碌的身影。
见到有利可图之后,连农民们,也放下了耕作的农具,撂荒,加入了捕蛇的队伍。
捕蛇,虽然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身体受害的风险,但是总体评估下来,其收益,可比辛勤劳作地种田,大得太多了。
如果这项奖励措施能够持续下去,就算不种田,全家依靠捕蛇,也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一开始,不管是各邦当局,还是英国总督,都觉得人人参与、百业暂停,阵仗有点大。
但是很快,他们发现,捕捉、上缴的新型眼镜蛇,数量越来越多,受到眼镜蛇伤害的命案越来越少。
他们一方面感觉到自己施政有方,充分争取了民意,一方面又感觉到后怕:居然有这么多新型眼镜蛇已经繁衍,如果当初没有制定全灭的悬赏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2
但英国殖民者,完全被蒙在鼓里了。
他们自以为很聪明,实际上捕蛇者们,从两方面蒙骗了英国人。
第一,随着全民动员捕蛇,新型外来眼镜蛇物种,被捕杀和上缴的数量越来越多,散落在田间、地头、水沟的数量越来越少,要捕获到一条真正符合要求的新型眼镜蛇,难度越来越大了,而奖金却是不变的。
于是,不光是本来就很专业的捕蛇、训蛇者,就连农民们都学会了,抓到本地传统的眼镜蛇,只要外观一致,就冒充了目标眼镜蛇物种,浑水摸鱼,滥竽充数,套取奖金。
第二,新型眼镜蛇物种,居然洛阳纸贵,一夜之间成为了稀缺物种。
专业养蛇人,开始居家蓄养起来,并创造一切良好的养蛇条件,鼓励目标蛇种产卵、繁衍下一代,养育出更多的新型眼镜蛇。
每一条新型眼镜蛇,都代表一笔丰厚的奖金。
于是,新型眼镜蛇,上缴得越来越多,警局支出的奖金越来越多。
每次验证、接收了一批眼镜蛇尸体、发放奖金后,在警局门口排队等着的队伍,一眼看不到头……
不胜其扰的英国殖民者,开动了自己工业革命以来率先启蒙的族群大脑,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于是,由英国总督牵头专家团队,再次制定了应对方案。
由英国本地执政团队,聘请一批专业的蛇种专业鉴定机构,驻扎在警方派出站,对每一条上缴的眼镜蛇,进行物种的检测;只有检测出确定是新型外来眼镜蛇物种,才能领取奖金。
为了调动商业鉴定机构的工作热情、专业能力,英国人开出了每鉴定1条蛇,无论真假,2元钱的鉴定费用。
效果立竿见影。
一时之间,捕蛇之人的热情下降得很快,因为100条上缴的蛇里,连1条真正的新型外来眼镜蛇,都没有;
田间、地头、水沟、荒原上,再也没有了成片的捕蛇者的身影。
滥竽充数的东郭先生们,都现出了原形。
所有曾经拿到过奖金的人,万般无奈之下,要么放弃了捕蛇,要么转向了居家养蛇的路子。
鉴定机构的工作量也大幅下降了。
虽然不用再这么劳累,但是他们发现,从英国人那里领取到的鉴定费用,也越来越少了。
因为,鉴定费用,是按照鉴定的数量,来计算的!
农民、训蛇者、鉴定机构,习惯了斗智斗勇,把对方当作对手。
农民尝到了赏金的好处后,再也不想种田了。
训蛇者发现养蛇的好处,远远大于云游表演,像个乞丐一样讨赏。
鉴定机构们发现,与其在动物园、宠物医院谋生,远远不如向英国人报账爽快。
当有一天闲散下来后,聚在一起唠嗑,感慨好日子就要结束了,他们你瞅我、我瞅他,突然灵光乍现:
为何不开展捕蛇大作战、大检测运动,自己制定好样本的比例,在每10条鉴定的眼镜蛇里,掺杂1条真正的新型外来眼镜蛇物种?
于是,一场历时数年、全民参与的养蛇、鉴蛇、领奖的社会运动,就在英国人的眼皮子底下,上演了。
每一个印度人,既非常虔诚,又表现得心怀大义,更赚得盆满钵满。
只是,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
被新型外来眼镜蛇物种伤害的印度人,越来越少了;
农田都被撂荒,野草野蛮生长,农作物无人问津;
居家养蛇、报名参加鉴定机构的人越来越多了……
3
历史上所有的闹剧,本来都不应该发生的。
只不过当时,统治者提出了一个凌驾一切的共同目标,并且为此制定了明确的奖惩措施。
明确的奖惩措施,就是驱动、激励人们,为了利益,强化这种凌驾一切的共同目标,并且排斥异己。
100多年后,一个奥地利裔的经济学家:哈耶克,总结出了这一客观真理。
如果哪一天,有谁戳破了这种奖惩措施的荒谬之处,这种共同目标就会如同皇帝的新装一样,哑然谢幕。
遗憾的是,当时狂热的英国人、印度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捕蛇运动经历数年后,英国殖民者才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虽然这种政策确实制止了新型外来眼镜蛇物种的危害,但是它掏空了英国派驻印度执政团队的财政,也产生了大量的次生危害。
于是,紧急解除了和眼镜蛇物种鉴定商业机构的外聘合同,并且取消了对上缴眼镜蛇的悬赏措施。
没想到的是,政策变化太大,让那些畜养新型眼镜蛇的专业人员猝不及防,他们最新一年投入,血本无归。
于是,恼羞成怒的养蛇人,干脆再次将新型外来眼镜蛇物种,大规模放生,再次产生印度全民性的恐慌……
后来的经济学,为这种现象,取了个专业的名字:眼镜蛇效应。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更好地来制定政策,既可以防范灾难,又不产生连锁反应、次生灾害。
第一,对虚假瞒报蛇患的地方官员,进行处罚;
第二,对各地,进行蛇患危害排名,对危害最少的地方,进行奖励;
第三,不改变寻常年份,社会、经济、民生的关注、考核指标。
此后的几百年里,人类经历了一战、二战、殖民地独立运动、冷战、大瘟疫。
科学和文明,终究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我们已经很少听说哪个国家,还会发生这种全民性的闹剧了。
但是,很少发生,并不代表一定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