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二哥|核酸检测真特么是一门好生意!
我被一个数据惊到了。
在上海、安徽合肥、河南许昌等地接连爆出核酸检测“假阳”或违规风波后,5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给出了一个数据——
核酸检测实验室合格率达到99.7%。
听起来很高。
但这是对3.5万家核酸检测实验室评估后的结论,反过来一想,还有0.3%的实验室不合格,如果分母是3.5万,那么就有105家核酸检测实验室不合格!
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大前提下,别说105家不合格,就算只有10多家,就意味着成千上万人的结果要受到影响。
不合格意味着什么?想象一下,还是挺让人被动的。
这两年,中国最最最突飞猛进的产业,不是新能源汽车,不是芯片技术,而是核酸检测。
10天净赚1个亿,印钞速度堪比茅台,接连跑出几个IPO……这样的“造富”盛况,真是许久未见了呢。
毕竟,这是风口上的万亿规模产业啊!如果按东吴证券估算,若中国所有二线以上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每年成本约为1.7万亿元。
果然,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01
核酸检测,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有人说,核酸检测价格经过多次调整后,政府采购价已低至3元多。安信证券分析师概略测算出目前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每份平均生产成本约在3元-5元左右。行业毛利已经持续探底,甚至部分企业已经徘徊在盈亏平衡线附近。
我想,说这话的人,太simple,太naïve了。
企业设立的目的是营利,不是做慈善。
建议大家看看新浪财经整理的这些有核酸检测业务的上市公司一季度的业绩:净利润暴增幅度小于三位数的都属于罕见的了。
安旭生物,暴增3147.87%;
奥泰生物,暴增598.18%;
万孚生物,暴增481%;
明德生物,暴增307.05%
……
这哪一家不是吊打茅台?
茅台2022年一季度的营收322.96亿元,同比增长18.43%,净利润172.45亿元,同比增长23.58%。无论是营收的增长幅度,还是净利润的增长幅度,茅台都只能甘拜下风。
疫情之下的逆周期造富神器,非核酸莫属了。
截至目前,全国有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拥有15.3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核酸检测的技术工作。每天核酸检测的能力已经达到单管每日5700万管。
而在两年前(2020年7月末),我国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还只有4946家,检测技术人员3.8万余人,核酸日检测能力仅484万份。
不到两年时间,核酸检测机构暴增了163%,检测人员队伍壮大了10多万。
无利不起早啊。
02
但这门好生意,可不是谁都能进入的。核酸检测技术门槛不高,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能确保赢利无风险,但躺赚的前提是要有牌照。
这个牌照可不像车牌那样摇号就能拿,是需要经过卫健委严格审批的,像发5G牌照、金融牌照一样。
经济观察网《怎样成为一家核酸检测公司?》说得很清楚,如果一家新成立的企业要承接新冠核酸检测业务,通常有以下步骤:
1、先成立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是商事主体;
2、以这家公司设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向市区两级卫健委申请,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管是名字是实验室还是检验所,主体都是医疗机构,所以要拿到执业许可证;
3、申请获得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BSL-2)资质;
4、获得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认可的PCR基因扩增实验室资质,可以直接用新冠核酸检测项目申请PCR实验室,也可以先有PCR实验室再申请新冠核酸检测项目。
另外,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也有一些条件,比如500平方米以上的空间、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还需要有副主任以上的医师主执业在这个机构、两个以上副高职称检验师、五个初级职称技术人员。
“核酸检测现在被很多人叫‘渠道生意’,销售团队是否能拿到订单是至关重要的。”《财经•伽玛刀》采访华兴证券研究所负责人赵冰说。
看到没,这是普通人能进入的行业吗?
但过去两年,在疫情的催熟下,在能人异士的努力下,核酸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现在我国约有2400家医学检验相关机构,其中有近40%的医学检验机构成立于3年内。
最近3个月成立的也不少,它们为国分忧真的做到了只争朝夕。
(截图自企查查)
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从审批到开展业务用时最短的,非北京朝安医学检验所莫属。
在网友们还在问如何成为核酸检测员,看人家卡点卡得多准:
它在北京朝阳区宣布提升管控的第二天(4月26日)就成立公司,并不晚于5月6日开始承担朝阳区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任务。
这意味着北京朝安用了不到6个工作日就拿到了前置审批。
北京朝阳区卫健委曾回应说:该机构通过了市区两级验收,审批标准、程序均符合相关要求。……市区两级卫生健康部门均建立了疫情期间核酸检测机构审批绿色通道……尽量缩短审批时间。
第一财经《百亿“江湖”,北上广深核酸检测机构大调查》还披露了更让人意外的情况——虽然检测机构的注册资本平均值至少在1000万元以上,但有不少实缴资本大打折扣,0元也能开设。
比如北京的58家检测机构中,量化(北京)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北京方圆平安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实缴资本最低值为0元。
我随手查了下,量化(北京)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也是真有点“故事”的。
今年1月,央广网曾爆出:北京量化医学等公司核酸检测“加急费”高达数百元。
报道提到,该检测点选择12个小时内出检测结果,要支付检测费80元,而8小时内和3小时内出结果的收费更高,最高收费金额达360元,超出北京市实施的单样本检测价格标准指导价10倍多,每人次差价高达325元。
不过,这家检测机构的名字,仍然在2022年4月审核合格机构名单上。
实缴资本为0元检测机构,其他城市也有,比如上海裕隆神光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上海谱尼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和上海恩元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广州浩宇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等。
对了,按照2014年新实施的《公司法》,注册公司允许不必立即全部实缴,可采用股东认缴方式,股东缴纳出资时间根据公司实际经营需要决定……
也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还没到认缴期限,就先来一波“消失潮”。
03
核酸检测,与股市不同,这绝对是一门“高回报、低风险”的生意。
我们不妨回顾下这两年闹出的核酸检测机构的“大事件”及处理结果:
第一件是上海中科润达“假阳性”事件。
今年5月,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融创滨江壹号院小区在一天之内测出13个核酸“阳性”,而在事后的复核中,这些“阳性”案例全部测出阴性结果。
这个“假阳性”事件怎么处理的呢?
5月9日,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海悦花园居委会通知:即日起,五里桥街道的核酸检测机构已经更换为“核子华曦”。
5月10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回应称,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假阳性”调查结果至今好像还没有出来。
据了解,在上海新冠检测中,润达医疗的检测规模排在前三,尤其是2022年4月开始,公司检测能力大幅度提升,“从3月份的每天数万管提升到目前每天30-40万管”,可以说是产能“大跃进”了。
对了,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在2021年年报业绩交流会上,还有这么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倘若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投入更多力量到新冠检测,可能利润会好得多。”
第二件是合肥的“严重干扰合肥疫情防控大局”事件。
4月23日,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通报,一口气点名了2家实验室——
4月22日,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在蜀山区区域核酸检测中,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影响合肥市对疫情形势及时研判,更为严重的是,此前已多次发生类似情况,有的还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严重干扰了合肥疫情防控大局。
看这措辞,堪称严厉了吧?但结果却是——
经研究,决定对上述两家实验室给予警告,立即暂停两家实验室在合肥市范围内的合作业务,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各单位要立即按此要求严格执行。
嗯嗯,只是暂停了业务。
第三件是河南许昌金域医学负责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事件。
今年1月12日,河南许昌市公安局官方通报称: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区域负责人张某东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实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
禹州市公安局于2022年1月10日,对张某东以涉嫌刑事犯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今年1月13日,金域医学回应,关于员工涉嫌违法的事件,金域医学称正配合警方调查,“调查结果明确后将及时向公众公布”。
快半年过去了,调查结果没等到,却等来了金域医学的业绩增长:
在核酸检测加持下,2021年金域医学就赚了22亿元,营收规模达119.4亿。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42.5亿,同比增长58.7%;实现归母净利润8.5亿,同比增长58%。
这家核酸检测龙头企业,仍然活跃在核酸检测一线,其实验室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计700多座城市,中国90%以上的人口。
疫情防控大局面前,对这些有违规做法的机构的处理力度,算不上非常非常严厉,真是看不懂啊。
04
现在网上就有一种声音说,建议成立中国核酸集团,让它成为中国第98家央企(国资委2021-12-23日央企名录共97家)。
这看似是一个不太符合现实的假想,但背后代表的公共利益的集体诉求,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值得重视。
理由一,核酸检测是一项公共事业,事关14亿国人的生命健康和行动自由,有央企信誉背书,老百姓放心。
中国的公共事业,大多背后都站着央企巨人。比如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动、联通、电信。
眼下,跟用电、上网一样不可缺的,恐怕就是核酸阴性证明了。没有核酸证明,寸步难行,就连上公共厕所,都得先看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在“动态清零”政策下,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核酸检测点也成为当下一项特殊的“新基建”。
一个人口500万的城市,按照一个采样点每天采3000人计算,就需要近1700个采样点。而中国现在有18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91个人口超500万的城市。
目前,杭州提出要建1万个采样点,上海已布局9000个,无锡投用了2634个,太原2000个……
要知道,上海只有不到3000座公厕,北京在巅峰时也只有2500多个报刊亭。
这样一项公共大事业,国家最好就不要假人之手了。
毕竟生物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就如粮食安全一样,中国人的喉咙也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理由二,核酸检测市场超万亿规模,中国核酸集团有望成为又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东吴证券按最极端的情况估算过,如果中国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按每48小时一次核酸计算,每个月费用约为1436亿元,一年的成本是1.7万亿。
相当于2021年中国GDP的1.5%,公共财政收入的8.7%。
一年营收1.7万亿——中国核酸集团,大概能坐上央企的第四把交椅,排在它前面的三位大哥是: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2.94万亿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额及其他经营收入2.74万亿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6万亿元;
2021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净利润1.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8%,效益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
看吧,央企的赚钱增长速度,也赶不上做核酸的企业啊!
如果中国核酸集团一年营收真能达到1.7万亿,这妥妥的世界500强企业水平了。
理由三,能体现央企的社会责任感,并让做核酸的钱实现完美闭环。
“免费核酸”,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免费”,钱从哪里来?财政和医保!这两部分,都是咱老百姓真金白银缴纳的。
如果让央企赚这笔钱,赚完后到最后环节——政府会将部分国有资本权益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也就是央企赚的一部分钱,按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机制,会流入社保金的“池子”。
截至2020年末,93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共划转了国有资本总额1.68万亿元,用于国民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
这才是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啊!
理由四,创造百万就业岗位,拉动就业。
现在的就业形势,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想想今年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队伍,想想互联网大厂和新能源汽车公司最近的“优化”、“毕业”动作。
而核酸这项事业,有望直接创造百万个的就业岗位。
我们之前文章说了,中国所有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人口总数约为5.1亿,意味着共需储备采样人员约140万。
这还不算对上下游的就业拉动。
对了,我的同事S博士说了,体制之外,孩子的就业有了相当不错的新选择。如果他的孩子去不了好的高中,就去读卫校,毕业了正好去做护士,做核酸采样员。
对此,你怎么看?
智谷趋势|突然下令!大城市要建15分钟“核酸圈”,这笔账很惊人
没想到,每天核酸一次,续航48小时的时代,可能真的要来了!
5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指出,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这意味着,在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下,中国的大城市将在“常态化核酸检测”与“封城”之间,重新做出道路选择。
这将会是一场涉及万亿财政资金,席卷中国各大城市的基建。
防疫之路,又将何去何从?
1.
步行15分钟的生活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大概就是半径1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的一个圈。放到上海市城区来说,会覆盖6-10万人。
一个人口500万的城市,按照一个采样点每天采3000人计算,需要近1700个采样点。
而实际上,因为人口和资源分布不均,要实现常态化核酸检测,还需要更多设点和人手。
而中国现在有18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91个人口超500万的城市。
目前,杭州提出要建1万个采样点,上海已布局9000个,无锡投用了2634个,太原要2000个……
要知道,上海只有不到3000座公厕,北京在巅峰时也只有2500多个报刊亭。
据浙商证券估算,要实现15分钟核酸采样圈,全国要设置32万个检测点(含已有医院等);因为常态化检测,检测量会激增到8300万人份/天。
一场超大规模、极为复杂的社会实验,又将在中国的核心经济腹地上演。
从5月12日起,北京进入事业单位、商务楼宇、超市酒店等公共场所,必须要查验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
根据公开报道,截至目前至少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大连、南昌、苏州等17个城市,对进入公共场所要求核酸证明。
这涉及约2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14%。
2.
当然,东吴证券也按最极端的情况估算过,如果中国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按每48小时一次核酸计算,每个月费用约为1436亿元,一年的成本是1.7万亿。
按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计算,相当于GDP的1.5%,公共财政收入的8.7%。
1.7万亿,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2021年,中国最牛逼的500强公司,纳税总额一共才1.36万亿。
一座港珠澳大桥耗资1269亿,一年常态化测核酸的钱够修13座了。
这笔钱主要从财政、医保中来,聚焦到一个个城市身上会更加直观。
在中国,没有一座城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能过万亿的,超千亿的城市也仅有17座。
1.7万亿,南京、宁波、成都这些城市吭哧吭哧干10年,才能赚到这笔钱。
测核酸真的要花这么多钱吗?我们来算一笔账。
你知道中国人做了多少次核酸吗?有个官方数据,着实惊人——从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已完成约115亿人次的核酸检测。
这是2022年4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通过央视新闻传递出的一个数字。
也就是说,两年来,平均到每个中国人头上,每人至少做了10次核酸检测。
当然,这个数字放到上海人面前,他们眼皮都懒得抬。毕竟过去一个多月,他们测核酸的次数,比吃上蔬菜的次数还要多。
而在常态化检测后,这个数字还会猛增。
我们以上海为例。据自媒体真叫卢俊测算,从3月到4月,平均每天约有567万个上海人在做核酸检测。
3月28日-4月12日:567万人次×40元×16天=36.29亿元
4月13日-4月24日:567万人次×28元×12天=19.05亿元
一个月时间,上海仅核酸检测一项支出,就在55.34亿元左右。
从3月27日开始,上海还进行了抗原检测,按每人10次抗原的强度计算,又是:
2500万人次×10次×8.3元=20.75亿元。
加起来就是76.09亿。
看,这一个月光是在检测上,就花掉了上海2021年财政收入(7771.8亿元)的1%。
再来看看北京,据《北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88.6万人。
如果按照10:1混采、一周测一次,北京每天需要至少32万管的核酸检测能力。
按照单样本检测价格19.7元估算,北京两个月因常态化核酸检测所须支出达到约17.25亿元。
一年下来支出103.5亿,占2021年北京的财政收入5943亿的1.74%。
这是北京和上海,争夺中国经济第一城的两个城市,财大气粗不缺钱,1%的财政支出或许并不算什么。
但不是每一座城市都是北上广深,能随意拿出百亿的防疫支出。
3.
以上,还只是核酸一项的支出。
现在,各个大城市核酸采样点的建设速度,如“军备竞赛”一般铺开。
如果每 3000 人设一个采样点,要覆盖全国一二线城市的5亿人口,需要近17万个采样点。
这些采样点,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两顶蓝色帐篷、几张桌子、几位志愿者了。
作为防疫基建,也是要花钱的。
一是采样点硬件采购。
现在在合肥、无锡等地投放的采样小屋,都配备了空调、通风系统、过滤装置、温空调节、消毒系统等。
因为配置装备的不同,这些采样点的造价差距极大。便宜的只需1万元出头,贵的能达到4.5万元。
我们取2.5 万元的价格计算,要覆盖全国一、二线城市的采样点成本约为:17万个×2.5万元=42.5 亿元。
每个城市动不动就又得砸个几亿。
二是人力成本,这个才是大头。
按照3月份发布的《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原则上,全部采样任务应当在6小时内完成建议。“按照每个采样台(2个采样人员)每小时采集120人的标准测算采样人员数量,测算公式为:核酸采样人员数(单位:人)=人口数÷360”。
中国所有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人口总数约为5.1亿,意味着共需储备采样人员约140万。
本来这次疫情放大了各地医疗系统人员的紧缺了,如果常态化核酸检测,往几千个采样点派遣人手,就很难再从存量的医疗系统里抽调,这意味着需要重新招募。
最近,上海、杭州都开出了诱人的高薪,面向社会招募采样员,让这千万高校毕业生和大厂“优化”出来的青年,发现了新大陆。
比如,杭州西湖区招募100名核酸采样人员,开出了1万/月的高薪。每天的工作时间是8小时,这比大厂的“996”都香吧。
如果按杭州这薪资水平算,中国所有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140万采样人员一年的工资支出就高达1680亿!
4.
钱从哪里来?
财政和医保!
深圳、上海、北京这些财政收入几千亿的城市来说,百亿的常态化核酸检测支出,确实不算很多。但对于很多城市而言,要拿出这笔钱还是有难度的。
我们算下安徽和河南两个省会城市到底要花多少钱。
按照东吴证券估计,核酸检测人均成本7.5 元/份,合肥常住人口为937万,按每5天进行一次全员核酸计算:
一年72次×937万人×7.5元=50.6亿元。
能占到合肥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4.2亿元)的5.9%。
再加上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合肥需要配置2.6万名采样人员,1年要多支出31.2亿元。
两项加起来高达81.8亿元,占合肥2021年财政收入9.7%!!!
南昌市的数据更惊人。
南昌现在要求出入公共场所48小时核算凭证。如果说,南昌1个月免费提供做15次核酸,那么:
一年180次×常住人口644万人×7.5元=86.94亿元。
占到南昌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4.8亿元)的17.9%。
如果常态化核酸检测,644万人口需要配置1.79万名采样人员,1年这项支出是21.47亿。
两项加起来高达108.41亿元,占南昌2021年财政收入的22.4%!!!
当然,南昌不会一整年都如此频繁的大规模测核酸,像今年南昌的几次疫情也只是阶段性的,来去如风。按照江西省的最新部署,当地会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对核酸筛查策略进行动态调整。上述假设只是按照最极端的情况来算。
回过头来看,东部城市尚且如此,更别说黑龙江、河北、河南、四川、广西、云南这些财政自给率不高的省份了。
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事实是,去年到现在,土地滞销,地方财政有些吃紧。
今年一季度,全国卖地收入跌破1.2万亿,仅为1.19万亿,同比下降27.4%。有人统计发现,上述数据,已经创下1987年有记录以来新低。
一边是要减税降费让利于民,一边要加大开支疫情防控,部分基层压力较大,便违规举债。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云南玉溪市、四川平昌县、广西田东县、甘肃兰州高新区七里河园区管委会等有关单位和人员,因违法违规举债等被问责。
今年四月,云南玉溪市被查出违规举债融资。
但最让人惊讶的是,玉溪举债借钱,0.27亿花在了道路改建,花在疫情防控上的钱,却高达——5.96亿元。
这数目,是基建开销的22倍。
怎么解决防疫支出扩大和财政紧张的矛盾?
两年前,国家的做法是,增加财政赤字规模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2万亿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为地方财政稍稍解了渴。
最近,又有不少机构开始呼吁,特别国债或许要重出江湖了。
比如粤开证券就在研报中表示:
3月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延续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财政收入增速将进一步下行,同时土地市场延续低迷,地方政府实际可支配财力受限。另一方面,抗疫和纾困支出规模加大,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收支平衡压力较大。非常时期,必有非常之举,建议发2万亿特别国债,维护经济社会稳定。
其中专门提到特别国债的一个用途:支持各地常态化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举措,缓解基层压力。
对大城市来说,谁能率先检测常态化,就多了一层经济稳定性。
5.
金钱聚集的地方,是非总是很多。
最大赢家,是新冠检测的企业。2020年就被认为难以持续的风口,在2022年再度“续命”,业绩一飞冲天。
每日检测量的急剧上升,让实验室里的检测员也不够用了。
网传的一则招聘启事显示,上海某检验所招募助力新冠检测实验员,日薪高达1500/天,做满30天还给1W元奖励。最高1个月能拿5.5万元,这比公务员的铁饭碗都要香啊!而且还不限学历、专业!
采样点的极速扩张,让做核酸采样亭、采样移动车、核酸工作站的公司迎来了春天。
一些生产移动厕所、公共卫生间的公司,都加急研发了相关产品,竞争集采市场。即使疫情结束,这些集采亭还会作为便民中心、小超市、爱心驿站、岗位亭、奶茶店等形式存在下去。
当然,谁能在大额采购中拿到订单,仅仅有速度也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你懂的……
2022年还会变成什么样?
24、48、72,可能会成为一代人最刻骨铭心的3个数字。
核酸报告和绿码,几乎替代了18位身份证号码,重新定义了我们的社会身份。
区别在于,身份证的有效期用年计算;而核酸报告用小时、分钟计算。
每日一检,续航48小时。有人说,我的保质期还不如超市里的面包。
对居民来说,手拿绿码,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对财政实力充足,拥有更多核酸采样点的城市来说,能在疫情中锁定确定性,走向常态化。
对每个中国人而言,眼下最重要的事都是——“保绿码,搞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