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野史:如何抢购稀缺物资?

编写:吴鞑靼

原文由 Yekaterina Sinelschikova 发表于 rbth.com

接连不断的物资短缺教会了苏联人民以非传统的方式行事。为了得到一根珍贵的香肠,或者至少是一些粗糙的厕纸,他们到底费了多大劲呢?

每次商店把稀缺的商品放到货架上之后,不到30分钟就会全部消失,最晚不出几个小时肯定被一抢而空,有的商品在一开始就不会上架,而是直接送到黑市上贩卖。

在苏联存在的最后十几年里,物资短缺变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苏联的计划经济没有考虑到人民的实际需要。例如,在塔吉克斯坦山区的某个偏远村庄,你可以看到那里常年供应一套价格昂贵的男式服装,不过只有一种通行的尺寸。国家对一切事物的垄断、私营商户的缺失、中央计划以及不受供求制约的固定价格,都导致了卫生纸、水果、肥皂和火柴等日常用品的长期短缺。

为了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你得耍花招。人们足智多谋,他们知道官僚系统运作,知道拨打什么号码,知道去哪里获取他们需要的东西。同时,也很累。

“我知道我自己家的故事,知道我们如何把土豆袋涂上颜色,然后把它们贴在墙上,假装它是有纹理的墙纸,”在苏联时期还是个孩子的博主叶卡捷琳娜说。

1. 认识有用的关系户

1974年的一部苏联电影里,描述了当时非常典型的一幕:“在剧院里,一部新作品正在进行首映式。前排坐的是谁?仓库经理,商店经理……所有的市政当局都喜欢仓库经理——因为,仓库经理负责供应短缺的货物!”

在商品短缺的时候,与商店或仓库的经理,甚至是与普通店员的友谊,都是无价的,因为这些人知道商店里什么东西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每个人都寻求这样的友谊,或者想认识认识有这样门路的人。

“晚上,商店会送来一些稀缺的农产品,可能是香肠。一个店员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姐妹。’明天店里会有香肠’, 这位闺蜜转脸把这个消息奔走相告,散播给所有人——她首先告诉了她的另一个姐妹,然后告诉了她的姐姐、婆婆、教母、她儿子或女儿的老师和老板,而且这一切都是绝对保密的。结果,在夜幕降临之前,杂货店门口就已经人山人海了。”

来自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 Raisa Kobzar 回忆道,她做了40年的商店助理。

2. 半夜排队

无论如何,即使你有内部消息,知道什么时候商店里会补货,也不能保证你就能得到它们。动辄排几个小时的队,是短缺生活的标配。有时候大半夜就开始排队,也不是新鲜事。人们会把自己的位置用墨水写在手掌上,一些人会得到一个位置,有时候你还可以出售自己靠前的位置给别人,苏联跑腿业务了,属于是。

“为了给我的小儿子买一件夹克,我排了四个小时的队。祖母和他呆在家里,而我被一群人挤得团团转,他们试图从紧闭的门挤进店里。人们可以10人或12人一组进去。儿童商店就在 Police Station 对面,最后,听到尖叫声,两名 Policemen 赶来守住大门,阻止他们被破坏。但是,不管怎样,店还是被砸了。”一位网名为 Iriss 的莫斯科地区居民回忆道。

邻近的家庭经常互相安排,排队购买不同的物品,然后交换“战利品”。

3. 从投机者那里买东西

在苏联,投机是一种刑事犯罪——如果被抓住,你将面临2到7年的监禁。但是,对于那些准备冒险的人来说,那是一个黄金时代。由于缺乏时间和手段,普通民众即使加价很高也会从他们那里购买商品。通常,投机者本身与仓库和商店的经理们是一伙的。

当然, 苏联官方并不是对这种事情完全不闻不问, 他们有专门应对金融物价问题的部门——1937年成立的“反对侵占社会主义财产局(ОБХСС, Отдел по борьбе с хищениями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ой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可以理解为苏联的金融Police。它负责监管经济法,打击国有商业、消费、工业和个人合作社、储蓄银行和采购组织中的社会主义财产盗窃问题,也打击投机倒把行为。

对于从事任何贸易活动的人来说,他们的出现都是噩梦。但会有一些“好心市民”,在金融侦查之前发出警告,他们会打电话告诉商店。作为感谢,商店需要回赠香肠、香槟、水果或者腌鱼。最荒唐的,就是“好心市民”和监管领导一起在商店里领取吃喝,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但确实发生过。

4. 从黑市购买进口商品

“Fartsovschiki/Фарцовщики”专门指买卖进口商品的黑市商人。在苏联的商店里,你根本不可能买到这样的商品,除了可以使用外汇的进口专营店之外(类似中国的“友谊商店”,苏联时期叫“白桦树”)。在那里,外交官、技术和军事专家外国务工人员(Zagranrabotniki/Загранаботники)可以用他们在国外旅行期间挣来的美元消费。这适用于普通的外国制造的口香糖和香烟,以及外国电子产品和牛仔裤。

黑市商人经常直接从到苏联出差的外国人那里购买这些商品,或者从与他们有密切接触的个人那里购买。出租车司机、外交官、导游、酒店员工和翻译,都是潜在卖家。

如果你舍得,可以花150卢布从黑市商人那里买到一条外国制造的牛仔裤,而在1970-1980年代,苏联人的平均月工资是80-200卢布。就像那些投机者一样,黑市商人在法律之外运作,他们创造了一个秘密的商业帝国。

黑市的另一个重要商品之一是,黑胶唱片。它是非常高档的稀缺货,价格不菲,比如 The Beatles 的唱片。乌克兰钢铁大亨平丘克,早年的时候就是靠倒卖黑胶唱片和牛仔裤起家的。

最出名的苏联黑市富商,是从莫斯科街头白手起家的 Yan Rokotov, Vladislav Faibishenko 和 Dmitry Yakovlev三人组,据说他们当时手里的现金流有数百万卢布之多。1960年团伙被 KGB 一网打尽,这个案子当时还惊动了赫鲁晓夫,穗宗震怒,经过一年的审理他们被从重处罚,从一开始的8年徒刑,加到15年,后又判了死刑。1961年,三人在莫斯科被枪毙。

5. 跨城购买

最后,人们可以去另一个城市购买食物和其他商品。即便你不了解另外一个城市的生活生产状况,但你也不至于扑空。苏联有许多供应充足的城市,那里的屋子库存情况比一般省市要好。这些城市包括莫斯科、列宁格勒,各个加盟共和国的首都,还有与军事科研相关的“封闭”的城市,这些城市的生产生活状况对国家很重要,因此这里通常都会给予优惠政策,优先配给食物和生活用品、高级消费品。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没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会乘坐远郊火车或长途汽车去采购。

“在苏联物资短缺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去莫斯科买任何东西,还要排队4到6个小时。这是一件平常的事。首先,在市中心的大百货公司,有衣服可以买;然后还可以到小杂货店里,买各式各样的东西:奶酪、香肠、食用油、进口鸡肉、小玻璃瓶里的蛋黄酱、还有刚磨好的咖啡。然后开往城郊的电气列车,就会载着居民们和各种食物、水果、咖啡的香味一路回家……” Iriss 回忆道。

然而,在黯淡的1980年代,短缺问题达到了极限——即便是在莫斯科。商品开始只在出示“莫斯科人通行证”的情况下出售,而只有获得莫斯科居留证才能获得这种通行证。应运而生的,就是伪造通行证件,装成莫斯科人来买东西。

慢慢地,记忆中在夕阳里弥漫着香味的列车,消失了。

Share this pag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