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思享号|此时此刻,我非常担心上海和长三角的企业

作者:老凤1974

上海进入“静态管理”也有一阵子了,目前正在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进行阶梯式管理,有些未出现舆情的小区已经可以在局部范围内活动了。

这些天来,大家的视线焦点都在民生上,我想也该到关注一下企业状况的时候了。

01

笔者人在上海,企业界的朋友非常多,最近听他们叫苦不迭,也快把耳朵磨出老茧了。

疫情总会结束,生活还要继续。关注民生是百分百正确的,但如果疫情后,企业关停,失业增加,那么不仅民生会受影响,显然经济也会受到影响,后者也是不亚于疫情防控的大事。

我问了好几家上海和周边地区企业里的朋友,选择几种企业类型,讲讲他们的难处。

先说金融类企业。

要说还是金融类企业的老总觉悟高,一般不叫苦,就算说也是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这位朋友对我说,在疫情期间,人员工资和管理成本刚性,不能出差影响交易达成,信心转弱影响未来交易预期。地域性指令叠加,影响长三角一体化乃至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而另外一位朋友则说,他们是搞投资的,最多降低交易频率问题还不大,但银行就麻烦了,因为许多企业无法付款。

没法付款的原因是,所有企业付款都需要同时见到财务章和法人章,而规模较大的企业这两个章都不在一处,疫情防控措施使得两章不能同时出现,导致付款困难。

如果是一般性货款还好,反正我收不到,也付不出。有些企业发行了企业债,如果不能按时给付就会形成违约,债券违约的后果类似买房人断供,是极其严重的。

有些企业只能恳求银行用录音来代替法人章或财务章,而银行一般面对这种需要履行债券义务的也会网开一面。但各种风控措施的成本急剧上升。业务量减少的银行,也面对很大的KPI压力。

但我整个听下来,相对而言金融类企业所遇到的困难,还谈不上致命,而软件企业就相对困难得多。

02

有位拥有数家软件公司的老板跟我说,他现在经营就是靠烧投资人的钱,是典型的坐吃山空。

我就问他,软件企业不是可以在家办公吗?

软件公司老板是这样回复我的:虽然名义上可以居家办公,但开发和产品经理一旦分开,效率降低的不是一点半点,毕竟在家办公需要强大的自律,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自律。而营销部门则完全无法进行商务洽谈,除了已经接到的项目,新项目一个都没有,如果这样持续到5月份,他只能选择关闭一家不盈利的公司,解雇那家公司的人了。

另外一个朋友是做供应链生意的,所谓的供应链就是那种智能仓库,他们的技术非常好,也拿到了投资。结果今年也傻了,本来过年就是淡季,原想三四月份可以大干一场,结果他的客户不能发货,他们也只能干看着。

幸好年初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优化了一下营销队伍,精简了部门,当时还觉得有点可惜,现在想想实在算幸运,至少在人工成本这一块,节约了一半以上。

用他的话说,客户肯定要流失一部分,不是因为他服务不好,而是客户要倒闭一部分。倒闭后形成仓库空缺,又要花大力气去开拓市场,一方面是收入降低,一方面成本增加,此消彼长,今年的效益完全不值得期待了。

以上这些企业,还算是相对能扛的企业,而下面的实体公司和贸易公司,就更加困难了。

03

先说一家外资企业。

有位朋友在法资汽车配件公司工作,他们的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行销世界。结果疫情一来,工厂处于半停工状态,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

原先能直接出港的货物,要从广州出,成本和时间消耗巨大,而且不能保证交货。供应链上的下游企业已经在全力开发其他供货商。他说有三个国家目前获益最多,分别是印度、南非和巴西。许多订单转到了那里。

他们本来在中国市场做得非常大,2019年的销售额就破了百亿,之后却越来越不敢追加投资,今年他们定的目标,已经不到50亿了。

大型外向型出口企业如此,那么小型制造企业呢?就更难了。

这位法企朋友的一个亲戚也是做制造业的,主管一家小型制造型企业,出于人工成本考量,已经把工厂从上海搬迁到了浙江,但疫情一来,他们更是焦头烂额。

原因还是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国内市场环境,特别是付款环境对于外贸型企业更加不好,购买原料要付现款,而产品售出后账期都在3个月以上。

本身就有财务成本方面的压力。目前收的款,都是过去的,而现在交不了货,未来的几个月才是最难熬的,会没有收入,但支出却不能少。场租或许还能拖一拖,工资你敢拖,技术工人立刻离职,甚至会申请仲裁,而一旦仲裁企业必输,因此他预计会有不少制造业企业撑不住。

我问他有什么政策能帮助这些深陷困局的小企业,减税是否有帮助?他苦笑说,没有收入利润哪还有税交,没有税交又谈何减税?只有无息贷款之类直接的援助,才能缓解他们的压力和困难。

04

我还认识一位在南通搞纺织的外贸企业负责人,她跟我整整倒了一晚上苦水。

她的工厂在远郊,目前还在正常生产,客户主要在日本,货到付款很及时,一般15天就能收到钱,目前的困难是有共性的,那就是物流问题。

她告诉我,外贸人没有人想躺平,有一点可能都要奋发——前提是至少要保证50%以上的物流水平,现在可能只有10%。50%的物流水平她说叫做困难,只剩10%的物流水平,那不叫困难,那叫生死一线。

这位负责人还给我看她们区域的诸多规定,比如这个:

以及前几天收到的,停止国际快运的通知:

国际快递都停了,为了给客户及时交货,她的很多货只能先运到大连或者宁波再出运。她还有一批货物是日本客户电视购物的商品,如果不能及时交,那么对方也只能取消了。

她给我看了她的物流群,我看到这样的信息:

1、太仓港虽然正常运行,也不阻止外来车辆送仓库,但需要办理的证很多,并且基本通不过,虽然实际上没有明讲不欢迎外来车辆;

2、包括生产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都是防疫的责任主体,不能临时以企业名义去申请通行证;

3、南通至无锡,下高速基本堵48小时以上,那么下高速核酸报告必然过期,可能要面对在当地隔离14天乃至暂时回不来的风险。现在南通-无锡5000元一车,有异常都找不到驾驶员愿意去,太仓港的车子前几天有效运行还能有40%,目前可能20%都不到。

她还告诉我,目前4月5日-4月20日出货受影响,5月1日开始是日本的黄金周,这些等着上柜的产品,4月25日必须到日本,意味着4月20日之前国际航运必须解封并且要有足够的运输能力(中国到日本快船3天,慢船5天到)。

据说,4月15日往后通往上海港、太仓港、宁波港的陆运码头仓库要解封,航运班次一定要恢复正常,否则会影响到贸易,极限deadline就在这个节点。

如果通往仓库码头的物流因为人为障碍导致不能出货,客户取消订单是大概率的结果。这会直接影响企业15天后,就是5月份的资金回收和正常流转,还有取消订单等风险。

她最后给出了几条建议,我觉得非常有价值。

她说长三角集聚太多的实体企业,身在其中的老板们深深感到要想保住实体企业不受损,以下四点是必不可少的:

1、国内物流要保证,陆运为主维持50%-60%流动性;

2、国际货运要保证,海空频率维持原来的70%以上;

3、企业运转要保证,不能重蹈限能限产覆辙,无缘无故被动停产;

4、国内快递要保证,也就是要保证原有的速度。

这四点建议,也是非常中肯了。

05

我把以上问过的企业,按照最耐打的程度排了个序,大致是这样的:

金融企业>纯外资企业>软件公司>供应链公司>外贸企业>内资内贸制造企业

也就是说,最危险的是后两者,但他们能够吸纳的劳动人口又是最多的。而他们遇到的共性问题,是物流和现金流。下面这段大货车司机的视频,能够说明很多问题:

昨天在小区群里,看到一群年轻人在欢呼即将解封,有一个说能复工就更好了。我心里暗暗苦笑,就算明天全解封,这些欢呼的年轻人恐怕不知道,他们中的有些人恐怕很快就要面对失业了吧。

到时候买菜是随处能买了,兜里的钱却不够了。

Share this pag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