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趣读|齐奥塞斯库的狗和人民的面包

这几年,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的作品在中国出版了不少。他在中国赢得最大知名度的,似乎还是十多年前出版的那本《论小丑》。

《论小丑》之所以名声巨大,皆因这个小丑,指的是在东欧剧变中被杀的罗马尼亚前总统齐奥塞斯库和他的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死于1989年末,《论小丑》出版于1992年,[……]

Read more

青年写作的言外之意,或许是“写得还不够好”

本文节选自《新时代文学写作景观》
作者: 杨庆祥

如果说社会对“青年”的定义无限后延,45岁以下便算,那么在文学领域,70后作家是否还在进行一种“青年写作”?严谨地说,这个群体尚且处于艺术可塑期,或者翻译过来,“他们还没有写出更好的作品!”

从作家王安忆提出的“我们和鲁迅是同一代人”的观点出发[……]

Read more

青年犀牛|防控爱好者陷入了破窗谬误

防控爱好者有着“高尚”的理由,他们旗帜鲜明地想要保护生命。一旦受到质疑,他们就说:“看看xx的疫情是什么情况!”、“死亡率再低乘以13亿也会成大问题!”,“共情”能力强者还会回击到:“你家人病死的时候,你要勇于接受”。

如果我们如黑格尔所批判的形而上学那般孤立、静止的看问题,那防控爱好者们说的[……]

Read more

岑学敏:台大大一国文必修要废除吗?香港与英国经验来看 – 端传媒 –

去年,国立台湾大学(台大)学生会推动“国文”(大学本科必修中文科)改革事宜,建议废除其为必修科,并改为通识科;而负责开设“国文”的台大中文系则认为,必修有其必要性。这争议由来日久,而且不独于台大,网络上在2018年前后已有相关呼声。

三四年间,又掀起数波讨论。其中,赞成改革的一方大致认为,“国文”[……]

Read more

—— by douban h

走回来的七公里路上,我做了一个很小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我没戴口罩走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路过卡点的时候和卡点执勤的防疫人员与自愿者对视,他们其中有人不时会提醒你戴上口罩。后来我嘴里含了支烟,对视的卡口更多,但是再没有人提醒我。
抽烟可以作为不戴口罩的理由,而无理由的不戴[……]

Read more

曹霞 | 寻找内在的和谐:诺瓦利斯的“走向内心”

本文原载于《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摘 要] 作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诺瓦利斯在其小说《奥夫特尔丁根》、《塞斯的弟子们》以及其他作品中不断提出“走向内心”的口号,其目的在于引领人类重归原初的和谐。诺瓦利斯认为,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本是一个整体,情感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