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注: 文中所援引文章《东北拉闸限电与能耗双控无关,这三点才是真实原因》,《陕西铜川去产能“玄机”:煤矿涉嫌“虚报产能”牟利》,《终于弄明白的一个小问题》皆附于文末。
—— by 过桥土豆/guoqiaopotato
“表外煤炭产能”,是今天新学到的一个名词。
来源是今天看到《财经》的一篇文章。
《东北拉闸限电与能耗双控无关,这三点才是真实原因》
什么是“表外”?“表外”本是一个金融名词。但在该文章的意思,“表外”就是不在账的,没数的,不受控的煤炭产量。
……
这篇文章不只梳理了整个东北电力紧张的原因,也解释了煤炭价格高企的原因。
东北电力紧张的逻辑是这样的:
电力紧张 → 火电厂不开机发电 → 煤价高发电亏钱。
煤炭价高的逻辑是这样的:
煤供给不足 → 煤矿只能按核定产能生产 表外煤炭产能消失 → 煤矿核定产能偏低
……
为何煤矿只能按核定产能生产?高出核定产能生产的结果是什么?
坐牢!
2021年3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施,“危险作业罪”是刑法新增罪名。
修正后的刑法明文规定了危险作业的三种情形:
一是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备、设施,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的;
二是因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被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场所或者立即采取排除危险的整改措施,而拒不执行的;
三是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未经依法批准或者许可,擅自从事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以及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等高度危险的生产作业活动的。
应急管理部4号令也已经明确《煤炭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超能力生产及手续不全生产等均属重大事故隐患。
所以,超产会违法。
违法的事情很多。我们在8月28日文章《刑不可知 则威不可测》里说过,“高标准立法、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是顽疾,执法不严行不行呢?
也不行。
因为2020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掀起一场涉煤领域腐败“倒查20年”的风暴。对2000年以来煤矿的所有规划立项、投资审核、资源配置等各环节,煤矿企业和涉煤配煤项目法人状况、批办手续等均进行清查。重点整治在重要岗位工作、与煤炭资源管理有关联的人员涉煤违规违法问题。
当然,这件事也跟近几年煤矿淘汰落后产能,关闭私人小煤矿,国企大煤矿越来越正规有关系。
煤矿核定产能为何偏低呢?
我猜可能有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为了安全,产能少自然安全,0产能最安全。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以前煤矿虚报产能太普遍。因为虚报的产能竟然可以置换,卖给别的有需要的煤矿。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我并不是专家。
比如《中国经营报》这篇新闻,就指出虚报产能可以牟利。
陕西铜川去产能“玄机”:煤矿涉嫌“虚报产能”牟利
那提高煤矿核定产能行不行?
首先是来不及了,根据《财经》的那篇文章,放开产量需涉及发改委、能源局、安监、环保等多部门间协调,不是简单的事。另外一方面,现在这种情况主动说自己的产能偏低,相当于是去自首啊。
这也是文章说煤炭想解决只能依靠进口的原因了。
这也让我产生一个疑问,在原来存在表外产能现象的时候,那些煤炭报税吗?钱进了谁的口袋呢?
在文章《终于弄明白的一个小问题》里说过,谁能想到疫情会导致海运运费暴涨。这就是一个蝴蝶效应。
同理,谁能想到,今年3月1日的刑法修正案、“倒查20年”,会变成今年东北的冬天格外的冷的主要原因。
东北拉闸限电与能耗双控无关,这三点才是真实原因
文 | 《财经》记者 韩舒淋 江帆
编辑 | 马克
马路上红绿灯不亮,居民楼电梯突然停电,东北三省的限电问题正在引发全国关注。
自9月中旬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出现限电。其中有的省份如江苏、云南、浙江有能耗双控(能源消费总量+强度)因素,政府要求企业停工限产。而有的省份如广东、湖南、安徽等地,则主要是由于电力供应紧张,企业被迫错峰限电。出现限电的省份中,也有的同时受到能耗双控和电力供应紧张的双重影响。
此次东北限电与双控无关,是电力供应短缺所致。一般而言,如果出现用电紧张,受影响的首先是工商业用电,对其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居民用电是政府和电力部门优先保障的对象。而近日东北出现了居民用电被突然拉闸限电的情况。
有序用电与拉闸限电最直接的区别是,前者是有通知、有计划的停电,主动采取错峰、避峰措施,而后者则是在紧急情况下直接拉闸断电。不少居民生活、工厂生产因为拉闸限电受到意外影响,也受到格外关注。
风电骤减,电网频率跌破安全红线
东北此次罕见的居民用电被拉闸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直接原因,是电网运行面临事故风险。
据《辽宁日报》9月26日晚间发布的消息,辽宁省工信厅在当日召开全省电力工作保障会议,会议指出,9月23日至25日,由于风电骤减等原因,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增加至严重级别,辽宁省启动3轮II级(负荷缺口10-20%)有序用电措施,个别时段在实施有序用电措施最大错避峰416.92万千瓦的情况下,电网仍存在供电缺口。根据《电网调度管理条例》,东北电网调度部门依照有关预案,直接下达指令执行“电网事故拉闸限电”。
一份9月23日由国家电网东北电力调度中心签发的东北电网拉闸限电预通知单信息显示,全网频率调整手段已经用尽,鲁固直流送山东、高岭直流送华北线路不具备调减空间,系统频率低于49.8赫兹。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采取事故拉闸限电。
根据这份通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预计23日下午16时30分至21时30分需要拉闸限电,被限容量分别44万千瓦、36万千瓦和20万千瓦,合计100万千瓦。
《财经》记者从相关人士处确认了通知单的真实性。
中国电网正常运行的频率是50赫兹,允许一定范围波动。而49.8赫兹是第一道重要的安全阈值,当电网频率低于49.8赫兹时,需要开启拉闸限电,否则面临更大范围解列崩溃事故风险。
最近的前车之鉴是2019年8月9日下午英国出现的大停电,当时英国电网海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出现大量无序脱网,导致系统频率下降至48.9赫兹,引发系统中低频减载装置动作,切除大量负荷,造成包括伦敦在内的100万电力用户受影响停电。
拉闸限电时,电网调度部门按预先设定的拉闸序位表直接切除10千伏电压等级线路。而10千伏等级的线路往往既接入了工商业负荷,也有居民负荷。因此,居民会在未获通知的情况下被突然停电。
辽宁省工信厅在9月26日的会议中指出,拉闸限电不同于有序用电,是保电网安全的最终手段,用电影响范围扩大到居民和非实施有序用电措施企业。
煤电大减,东北电力供应紧张
电网运行风险导致出现拉闸限电是居民意外被停电的直接原因,但如果按照正常的运行流程,缺电事故本不应严重至此。如在同样缺电的广东,近日连续错峰负荷超过2000万千瓦,也没有出现居民用电被临时拉闸的情况。东北限电最终至影响到居民,还有进一步的原因。
出现有序用电乃至拉闸限电,作为电力供应压舱石的煤电出力不足是最根本原因。9月26日吉林省召开全省保电煤供应保温暖过冬保工业运行视频调度会,吉林省常务副省长吴靖平指出,受全国性煤炭紧缺、煤价高企、煤电价格倒挂影响,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出现供电紧张局面。而另据《财经》了解,近日用电紧张期间,辽宁的火电出力仅为装机容量的一半左右。
煤电出力困难之外,多个不可忽视的突发因素恶化了东北的电力供需。首先是有序用电没有很好执行。
如辽宁省工信厅会议信息指出,在此次拉闸限电之前,辽宁省9月10日起电力供应压力加大,不能满足所有用电需求,启动有序用电措施,在9月10日至22日,已经启动了9轮有序用电,最大错避峰243.67万千瓦。而23日至25日,最大错避峰416.92万千瓦。
根据发改委发布的《有序用电管理办法》和国家电网发布的《国网有序用电管理办法》,有序用电方案原则上按照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最后拉路的顺序安排限电措施。优先保障应急指挥、危险生产、重要社会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居民、农业、重点工程企业用电,重点限制违规项目,淘汰类、限制类企业,高耗能、高排放,景观照明用电。
当出现电力缺口时,各级供电企业向本级政府电力运行主管部门提出启动有序用电方案建议,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发布启动公告。方案实施时,省级电网公司根据供需情况和政府主管部门用电指标下达次日限电指标,发现用户限电措施落实不到位时,向地方政府电力主管部门汇报,促请政府协调用户落实有序用电方案。
有当地电网公司人士表示,拉闸之前有序用电已经执行了十来天,但到后来用户并没有很好执行,也就是没有按照要求停电,电网公司对此没有办法。
也有业内知情人士表示,东北地区在90年代之后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有序用电,地方政府与有序用电企业对此并不重视,应对不足,也有抗拒心理,一开始会执行,后来慢慢用电就回来了;此外,在东北多年并不缺电的背景下,拉闸限电极为罕见,而东北工业负荷并不算高,电网公司经验也不足,导致拉闸操作不够精细。
新能源比例增高也提高了电力系统面临的风险。辽宁省工信厅提及,此次拉闸限电前,出现风电骤降。据《财经》记者了解,东北三省风电总装机达到约3500万千瓦,但在9月21日冷空气过后,风电出力出现明显下降,近日限电期间,风电出力远不足装机容量的10%。
这类问题此前已经出现,国家电网调度控制中心专家在9月27日电力市场国际峰会上介绍,今年夏季高峰期时,东北3500万千瓦风电装机一度总出力只有3.4万千瓦,虽然是瞬时小概率事件,但电力供应要保证全年随时随刻的稳定供应,矛盾非常突出。
此外,如前述拉闸限电预通知单提及,东北电网通过鲁固直流、高岭直流外送华北、山东。据《财经》记者了解,为减少外送,东北与外省的短周期电力交易已经暂停,但此前签订的年度中长期交易已经经过安全校核,且山东、华北电力供应也偏紧,因此这部分外送电量难以继续调减。
煤炭供应紧张,煤价高企、煤炭价格和电价倒挂是导致当前作为电力系统压舱石的煤电出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也直接导致多个省份的电力供应紧张,并有扩大之势,燃煤之急迫在眉睫。
据《财经》记者了解,眼下正处于传统用煤淡季,煤价与存煤天数却分别站上历史同期最高点与最低点。动力煤实际市场价目前每吨1600多元,约为2020年初的三倍,远超指数价格;全国重点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则降至10.3天,远低于淡季时20天的红线要求。
造成煤价“淡季不淡”的原因有哪些?供给不足是最大推手。多位煤炭分析师对《财经》记者表示,火电出力不足一方面是确实有部分电厂因为资金压力缺乏采购意愿,但主要在于缺煤,根本买不到。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8月全国原煤产量26亿吨,同比增长4.4%。尽管原煤产量正增长,但增速却远低于用电量增速。1-8月,全国发电量5.3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
此外,自去年开始,受内蒙古涉煤反腐“倒查20年”,安监、环保力度增大以及超能力生产入刑等因素影响,大量表外煤炭产能被压缩。
今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行,首次明确对未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未造成其它严重后果,但有现实危险的违法行为提出追究刑事责任。
上述规定实施后,煤矿超产意愿大幅降低,严格按照核定产能生产。一家期货公司煤炭研究员告诉《财经》记者, 一般煤矿的生产弹性非常大,比如核定产能100万吨,但设计生产能力其实是按照300万-600万吨建设的。由于电煤一直保有利润,煤矿多生产就多挣钱,如内蒙的出厂煤只要市场煤价在100元以上就能挣钱,因此煤矿超产在过去一直是行业常态。
这部分煤炭表外量难以核计。但据山西金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曾浩汇总各口径数据汇总计算,目前全社会电煤库存较去年入冬前低了近9000万吨。
东北可能是全国缺煤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东北也由于将限电范围扩大至居民用电被推上风口浪尖。一位煤炭机构资深分析师对《财经》记者表示,自2016年开始,在煤炭去产能政策的推动下,东北三省退出了较多煤矿产能,且面临较大的入冬补库需求,主要依赖于蒙东煤矿的调入。
经《财经》记者统计,2020年黑龙江、辽宁、吉林原煤产量合计0.93亿吨,较2016年的1.13亿吨下滑约17.7%,东北三省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比例也由3%下滑至2.4%。
9月26日,吉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吴靖平在视频调度会上表示,将落实与蒙东煤矿中长期供煤协议,加大进口煤采购,组织省内煤矿安全释放产能,千方百计扩大市场煤供应,确保储备煤足量达标,做到采暖期电煤不断供、暖气不停供,维护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此前两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提出今年四季度发电供热煤炭中长期合同煤源已全部分解到各重点产煤区,下一步将全力推动合同全覆盖,守住民生用煤底线。
国家能源局26日发布消息,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带队赴宁夏、陕西,深入生产建设一线,对煤炭、天然气增产保供进行现场调研督导,要求地方和企业压实保供责任,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突出保障发电、供暖等民生用煤,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有关业务司已分别赴京津冀、蒙东、黑龙江、湖南等地督导煤炭、天然气保供工作,现场协调解决制约增产增供的突出问题,指导地方和企业落实能源保供各项举措,努力增加能源供应,全力以赴保障今冬明春重点地区民生用能需求。
“国家正在安排各项措施,缓解煤炭缺口。当前增加供应力度很大,预计后续度冬时期,供热发电煤炭资源有充分保障,煤炭供需形势趋于平衡。”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冯雨对《财经》记者表示。
至于煤价供需关系走势,冯雨预测,进入冬季后主要流域来水将进入枯水期,水电出力难有明显好转,风、光伏出力也将受限,火电将继续带动电煤需求增长;“碳减排”、“能耗双控”继续制约钢铁、建材、化工等部分耗煤行业生产,减少部分需求。
目前看来,煤价的上行可能性要大于下行可能性。一方面,冬季是每年煤炭需求的高峰期,电厂煤耗水平将高于夏季高峰时段;另一方面,目前各环节存煤水平明显偏低,预计后期电厂补库存需求将比较旺盛。迎峰度冬压力大。
上述分析师指出,如果接下来国家层面没有超预期的强措施,即放开产量,也无法缓解眼下的供需缺口,煤价冲破2000元/吨也不意外。他也指出,放开产量需涉及发改委、能源局、安监、环保等多部门间协调,简化并加速煤矿企业核增申请流程。
冯雨也建议,对具备增产潜力且在煤炭保供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煤矿在安全监管、产能核增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解决好保供煤矿的后顾之忧。
陕西铜川去产能“玄机”:煤矿涉嫌“虚报产能”牟利
产能为9万吨/年的煤矿,虽然未完成45万吨/年的扩产技改目标,但仍然按照45万吨/年的产能享受到了煤炭去产能政策下的红利。
上述煤炭去产能“怪象”就发生在陕西省铜川市。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铜川合顺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合顺煤矿”)原核定产能为9万吨/年,在未完成技改的情况下,以45万吨/年的产能关矿,并已将产能置换给其他煤炭企业。
“即便是煤矿技改,那也应该是技改完成并取得相关合法手续,才能按照验收后的产能核算,否则就应该按照技改之前的产能核定。”针对合顺煤矿在去产能过程中的“变数”,有煤矿老板表示,可能存在“虚报产能”。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铜川关闭煤矿去产能量1058万吨。其中,地方煤矿去产能为503万吨。上述煤老板认为,在地方煤矿中如合顺煤矿,未完成技改却按技改后的产能关矿的,或许不在少数。
小煤矿最后的“盛宴”
铜川市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也是一座因煤炭资源枯竭而转型的城市。
2016年2月1日,国务院以国发〔2016〕7号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要求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
随后,各省市纷纷响应国家煤炭去产能政策。
《意见》下发之时,铜川市仍有许多小煤矿,只不过,有的停产,有的处于技改阶段,有的甚至已经不具备恢复生产的条件。
据陕西省主管部门统计,2016年,陕西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煤矿完成62处、去产能2934万吨。其中,铜川市关停的数量就占了约三分之一,共关闭煤矿21个,淘汰产能1058万吨。
“在1988年至1993年,铜川市有煤矿数百座,其中仅王益区三个乡镇就有煤矿超过60座,随着安全以及煤炭相关政策收紧,加上当地煤炭资源日渐枯竭,铜川的小煤矿急剧减少。”李华(化名)曾在铜川市煤炭局任职,其告诉记者,在2016年《意见》下发之时,王益区仍有5座煤矿,不过,当时这些煤矿均属于落后产能,并且大多处于停产或者技改状态。所以,借着国家去产能的政策,这5座煤矿也就在2016年9月后全部关闭了。
“之所以能够顺利关闭那些小煤矿,完全是因为当时国家政策好。”李华介绍,2016年国家对于煤矿关闭具有奖励政策,按照核定产能1万吨给100万元关闭补偿资金;这些资金中60%由中央财政支持,剩余40%由省财政配套。
相对于关矿获得的奖励而言,煤炭产能置换带来的收益更大。记者了解到,陕西是优质煤炭产出大省,尤其是榆林地区,煤炭产能需求旺盛,有的煤矿审批手续齐全,亟待通过购买产能实现投产。在此背景下,煤矿产能指标交易价格近年来也是一路上涨。
“煤矿产能指标交易价格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多数交易是参照2016年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总额与退出总产能的比例和计划内指标折算而来,目前是1万吨的价格大约在130万元至160万元之间。”李华告诉记者,虽然指标是按照市场价格交易,但是仍需相关职能部门批准。
不管是享受关矿之后国家奖励政策,还是保留产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对于小煤矿来说,都将是最后的“盛宴”。假如能够在关矿之时,将产能扩大,那就意味着收益会更大。
近日,有消息称,国土部门颁发给合顺煤矿的采矿许可证为9万吨/年,但是在铜川市2016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退出煤矿名单中,却显示合顺煤矿产能为45万吨/年。
对于数据之间的差异,铜川市能源局一位副局长向记者表示,2011年10月16日,铜川田玉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1死2伤。事故发生之后,铜川市要求15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关停或者技改。合顺煤矿就属于技改煤矿,产能由9万吨/年技改为45万吨/年。
至于合顺煤矿有没有完成技改,是否曾取得45万吨/年的采矿许可证等细节问题,记者分别致函铜川市能源局以及铜川市王益区相关政府部门,但是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技改背后的“玄机”
铜川曾经因煤而兴,不过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而面临转型。在2016年国家去产能政策实施之前,铜川就曾关停了大量的小煤矿。
有熟悉铜川煤炭行业的消息人士称,2011年对于铜川的小煤矿来说是个“分水岭”。2011年10月16日,玉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时,时任陕西省副省长李金柱赶赴现场,召开会议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尽快查实情况,搞好善后工作;二是陕西省煤监局立即启动事故调查;三是要举一反三,渭南、铜川、咸阳三市所有地方煤矿全部停产整顿,逐矿验收,不达标绝不能生产。
铜川市则要求更为严格,规定小煤矿要么直接关停,要么技改,这使得铜川市不再允许有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然而,技改意味着数千万元的投资,很多煤老板还在为筹集技改资金发愁的时候,就遇到了国家煤炭去产能的红利。
合顺煤矿就是其中一例,未完成技改,就按照技改后的产能享受去产能带来的利好政策。记者从多个渠道证实,截至2016年9月合顺煤矿关停,其并没有完成技改。
陕西龙飞矿山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龙飞矿山公司”)曾经承担合顺煤矿45万吨项目技改。龙飞矿山公司负责人杜力自向记者表示,2014年1月份,龙飞矿山公司开始对合顺煤矿实施由9万吨/年到45万吨/年的技改,技改之前合顺煤矿处于停产状态。
杜力自表示,双方签订协议之后,飞龙矿山公司进入合顺煤矿实施技改,技改大约1年之后,项目被政府职能部门叫停,45万吨/年技改计划随之终止,直至2016年9月合顺煤矿关闭,合顺煤矿的技改也并未完成。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合顺煤矿的45万吨/年产能已经置换给了榆林市神树畔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树畔煤矿”)。根据《陕西省发改委关于上报榆神矿区神树畔煤矿产能置换的请示》,神树畔煤矿于2014年6月获得国家能源局同意开展前期工作,建设规模为120万吨/年。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神树畔煤矿须按照110%比例落实置换产能132万吨/年。且在2016年10月份完成置换,除了榆林支持54.9万吨产能之外,其他产能分别来自铜川昌盛煤矿、合顺煤矿以及安康市紫阳县资金煤矿,产能分别是30万吨、45万吨、3万吨。
“既然没有完成技改,也未取得45万吨的相关手续,合顺煤矿的实际产能就应该按照采矿许可证9万吨/年核定置换。”杜力自认为,合顺煤矿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未向相关职能部门如实上报技改情况。
“不管是9万吨还是45万吨,最终都是要关停,但是这背后的利益明显不同,如果‘虚报产能’,则不利于国家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政策。”陕西一位能源行业人士认为,既然外界有质疑,政府就应该公开回应外界关切,比如关停煤矿的产能如何核定?是否存在未技改而按照技改后的产能关矿以获取不当利益等。
对于合顺煤矿是否完成技改,是否涉嫌“虚报产能”等问题,截至记者发稿,铜川市能源局以及合顺煤矿所属辖区的王益区政府均未作出回应。
终于弄明白的一个小问题
过桥土豆/guoqiaopotato
今天还搞懂了,为何中国对外海运价格暴涨。简单来说传导链条是这样的:
1、疫情发生,世界各出口国制造业受阻。中国恢复快,中国货全球都受欢迎。中国船运需求暴增。中国货运涨价。
2、中国出口到外国。船到外国港口后,由于疫情缺人手,卸货时间变长。装货时间也变长。本来回程也没多少货,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卸完货后,空船就返回中国,为了节省时间,多跑几次。空船回,又增加了运输成本,又造成涨价。
3、满集装箱去,空船回,每家货运公司都这么干,就导致中国集装箱不够了,于是集装箱价格上涨。国外港口集装箱又积压。
4、集装箱箱子本体价格暴涨,甚至比里面的货物都贵。于是,船到国外码头卸货后,要求只装空箱返程,不要装货,只为了节省时间。
5、由于返回的大部分是空集装箱。中国的货物进口总量减少了,造成了各行各业的原材料总量变少,于是就是各种原材料涨价。什么时候原材料的价格涨到运输利润足够货轮在码头等几天,而不是多运输几次,货物进口量才会增加。
当然,中国的大连港和宁波舟山港的疫情原因也有影响,但应相比之下算是轻微。
这就是蝴蝶效应。谁能想到疫情会导致运费暴涨。可能里面还有不少细节,希望各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