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軍事相關消息有感

—— by 王立第二戰研所 eoiss

前陣子陸戰隊出事後,吳怡農寫了一篇很微妙的評論,國內大概軍事界(不是軍武)有點程度的都翻了,藍綠都有不過方向不同。罵就算了,因為黃澎孝又從這延伸出了中國渡海的困難,導致換另一批人又翻了,認為親民黨的前軍官替民進黨的政府擦脂抹粉,然後又有一些人在那覺得台派都只會貶低中國的武器發展。還沒結束哩,後來新聞出現,陸戰隊翻舟似乎有女士官在艇上,又有另一種爭論出現(不過沒吵開)。這兩天又看到在討論中國的對台戰術…

又又又,根本月經文,欸…

嘛,筆者這篇就不提戰略上的各種方向與問題了,這講到底都是戰術跟武器的細節,所以換一個方向來提。就是我們怎樣檢驗這些武器,好比中國宣稱有一款超棒的武器出現,3秒鐘就打爆台灣等等,真的假的?若為真開怎麼因應?

基本上,所有的新式武器檢證,謹記著「實戰 > 演習 > 測試」的原則,被實際使用過的絕對比演習亮相,或是還在測試沒量產部署階段的要準。你看到任何一本年鑑中的資料,都有可能要再修正,這當然不是說數據造假,而是過時或是升級,新資料不明確,但仍有參考性就是。

例如愛國者系統,波灣戰爭中大放異彩,被捧到天上去,訂單就滾滾而來。即便後來被戳破好像命中率沒那麼高,但為何各國依然砸錢去買?因為實戰驗證有效啊,你不能說「因為沒有宣稱的90%攔截率,所以這批50%攔截率的都是爛貨」。只要比原本的狀況要來得好,防禦的CP值合算,需求就是會在那裡。

再回到更早,大家還在吵船艦的防禦系統,跟日漸成熟的飛彈相比,這場矛盾之爭到底誰威猛?結束爭論的不是論文大賽,是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的飛彈快艇使用反艦飛彈擊沉了驅逐艦(1,700噸),包括台灣在內,被便宜的飛彈快艇與飛彈,就能換得高價的千噸軍艦戰果,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這還沒有結束,因為1967年的時候,以色列的驅逐艦並沒有配備現代的近迫武器(防禦反艦飛彈),也沒有專門應對的電子系統。總之,反艦飛彈的威力被證實,但海軍軍艦的戰略效應不可能消失,總得要有反制方法,全世界都在發展對抗飛彈的做法。

下一次被驗證反艦飛彈威力的是福克蘭戰爭,英國驅逐艦(4,300噸)被飛魚飛彈擊沉,已經擁有防空能力的更現代化軍艦,依然遭遇這樣的狀況,當然讓其他國家更加重視飛彈的發展。後來雖然被證實,現代化軍艦沒有現代化訓練,無法發揮其威力,但這是後話。之後軍艦的設計,就越來越偏向我們現在看到的方向,強調功能性與匿蹤效果,以及艦隊防禦網的概念。

筆者的意思是,還沒實戰驗證前,大家都會對於砸大錢買軍火這件事情,抱有極高的疑慮。先不提軍火買賣的佣金很高,重點是已經使用過的可能對現況沒有突破性,但有突破性的又沒確認過,誰知道會不會踩雷。所以讀者應該知道,為何中士誤射這件事情為何那麼重要了吧…

回過頭來說,中國那麼多武器,真的那麼有效嗎?

恩,先不提更細節的部份,有些關鍵零組件,出的貨就那麼多,工廠也不是你說買了就能用,還有那些亂買收回扣為主的項目,我們就檯面上的狀況來講就好。

有兩個要注意的點,第一個當然是這款武器的效能跟使用方法,第二個就是數量。舉被吹捧多年,到今天還在吹的氣墊船,問題到底在哪?

首先,關於第一點,氣墊船的使用方法被限制,很明顯的只要浪夠高,氣墊船的效能就要打折,更不要提台海的風浪,遠高於其設計標準。因為氣墊船本就是設計在較風平浪靜的水域,在外海的限制就很大,拿來做類似諾曼地登陸的壯舉,本就有問題。

其次,氣墊船的防禦效能不好,這當然有前提,先假設解放軍真能把氣墊船開過台海,那麼長驅直入淡水河口,的確有深入打擊的效果。守軍會因為沒有預料到,而未配置對應的防禦性兵器,產生嚴重的後果。但就做不到啊,所以氣墊船會面臨到怎樣的火力?坦克、直升機這些就不論了,10年以上的論戰,連紅通通的國內支持者,都承認氣墊船被開一炮就完了,所以早就在討論「特定情況下遇到只有步兵火力」,台灣的步兵單位能不能對應。

坦白說,討論到這種極端情況,就不具有實際意義,只有思考訓練的價值。因為筆者光是能想到的非正規武力就打爆氣墊船方法,還在台灣到處可以取用的就好幾個,而且還去問過相關業者做不做得到。

那麼第二點呢?氣墊船的數量,是否多到可以達成某個戰術效果,例如100台渡海剩下50台,被打到剩下30台,還是有威脅性?就沒有啊,解放軍也沒多少台,拿去打金馬還有點道理,打台澎喔…別鬧了。

再舉一個例子,近年出現的航母東部打擊論,也就是遼寧山東等中國航母,跑到台灣東部,使我們原有的作戰計畫失效等等,這套理論對不對?

呃,我們就先不提真的遇到這麼重大的軍事危機,日本會不會讓中國無害通過,讓解放軍在遠於台灣對海火力的範圍,繞一大圈到東部海域。就假設真的通過了,還2台航母連艦隊都到台灣東部海域好了。

第一,使用方法呢?解放軍的這型航母的艦載機數量夠嗎?就當全部都編制完成好了。所以你是否認為,台灣東部就有將近60架J-15的威脅?如果是的話,那你需要了解兩個概念。一個是每架飛機升空的時間,另一個是形成作戰編隊的數量。

簡單說就是,1架/1min升空跟1架/10mins升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讀者自己想像一下,60架全部升空,前者代表第一架滯空了60mins,後者代表600mins,也就是10小時。呃,還沒發現問題在哪的,問題可大了,因為油箱跟載彈量是固定的,用維基百科的資料,J-15作戰半徑達1200km,但台灣的反艦飛彈射程已經確定超過300km,這還不包含開戰前台灣的艦隊基本上都會進入太平洋。意即,這兩艘解放軍的航母艦隊,他位置要放在哪個地方?

讀者要明白,三三兩兩跑來台灣東部攻擊那叫做射火雞,形成足夠的作戰編隊才有意義,距離跟航程還有油料,這可以繪製成一個作戰時間圖表,很容易知道到底其同一時間可以發揮多少戰力。這還不算真的開戰時會有戰損,損失到一個階段的航母群會連護衛機的數量都不夠,一個不好被逆襲,說不定艦隊全部覆滅。

所以第二點,數量呢?你把使用方法拿去推,要達到威脅台灣東部,數量到底要幾台?這個實際數字,國防部永遠不會公開給你知道,但若你有興趣,去估算一下是可以的。航母需要艦隊保護,假設解放軍有10艘好了,代表會有大大小小上百艘艦艇出遊,作戰時距離會拉開,全世界都會知道你艦隊群在那裡,只有1艘就要來,想死也不是這樣…

總之,筆者的意思說來說去就是,提出一種威脅,希望我國人有危機意識,提高相對的安全標準,這是對的也是應該的。但將這一種威脅,無限放大到恐嚇,已達成政治目標,例如統派的投降論,那就是完全另一回事。

可惜是我們平日的媒體不會教,筆者想去弄個類似有教育意義的平台,也都弄不到,連一點款都沒,表示大家沒興趣,那就真的別提了。粉專會看的也就那幾個,宣傳效果遠不如中天照三餐恐嚇好,想想也就算了。

反正台灣人都用感覺的嘛,那就繼續感覺下去,日子不也照過。XD

對了,最前面提到女兵那個,筆者找不到論文,就不提太細的,大致就是以色列不會把男女兵混編,因為實戰出過問題,以及有混編的軍隊,都改過單兵作戰的編制。講下去大概就會被SJW追殺千里,檢舉到封版,所以還是算了。

Share this pag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